24小时故障咨询电话点击右边热线,客服在线解答故障号码:400-889-3660
全球资产配置:中国财富管理绽放新篇章

全球资产配置:中国财富管理绽放新篇章

发布时间:2024-07-26 10:04:02•浏览次数:110

随着经济蓬勃发展,中国财富显着增长。根据瑞银《2023 全球财富报告》,2022 年中国财富中位数达 30696 美元,较 2000 年的 3155 美元激增逾 8 倍。

未来,中国财富规模有望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预计到 2027 年,中国家庭财富将达 128 万亿美元,百万富翁人数将增加 112% 至 1320 万。

居民财富水平稳步提升,推动中国财富管理蓬勃发展。中国财富管理市场规模持续扩大,理财产品和行业结构不断多元化,行业规范日益完善。

目前,中国财富管理业正在加速变革。以房地产为核心的家庭资产配置结构正在调整,大额资金寻求新出路。叠加上近年利率持续下跌,金融资产收益率面临挑战,投资者急需更加专业化的全球资产配置建议。

全球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加剧,货币政策进入转型期,加大了全球资产配置的难度,考验着金融机构的专业性。

面对不确定性,如何提供更高质量的全球资产配置服务,成为金融机构财富管理的破局之道。我国不断鼓励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同时推进跨境理财服务,开启了财富管理服务的新篇章。

未来,“真净值时代”下,金融机构提升服务能力,把握居民新一轮财富配置、跨境理财与全球资产配置的机遇,将成为抢占增量市场的关键。

新京报贝壳财经发布《2024 中国财富管理服务报告》,透视全球财富管理新视野,财富再起航!

**机构财富管理发展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富管理服务不断升级,从单一的定期存款到银行理财、基金、券商、保险、私募同场竞技,从线下购买到线上理财,从误导销售频发到投资者分级服务,居民财富管理体验日益优化。

目前,财富管理发展潜力巨大。根据中国银行业协会数据,2022 年中国个人可投资资产规模达 278 万亿元,复合年均增长率为 7%。预计到 2024 年底,可投资资产总规模将超 300 万亿元。截至 2022 年末,可投资资产超 1000 万元的中国高净值人群达 316 万。预计到 2024 年末,高净值人群数量和持有的可投资资产规模将以 11% 和 12% 的速度增长。

全球资产配置:中国财富管理绽放新篇章

**银行篇**

**1.1.1 财富管理已成银行发展的“第二增长曲线”**

我国银行财富管理的历史始于 1978 年。当时,金融产品匮乏,居民财富意识萌发,财富管理手段主要为定期存款。2004 年后,我国财富管理行业正式进入发展期,至今已有 20 年。

所谓财富管理,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在 2021 年底发布的《金融从业规范财富管理》,是指贯穿人的一生,通过金融与非金融服务,帮助个人、家庭、家族或企业规划和管理财富,实现其创造、保护、传承和再创造的良性循环。

在中国的财富管理行业中,银行是主要的渠道方,发挥着重要作用。近 20 年来,财富管理业务在银行业中的地位不断提升,成为银行轻型化发展的“第二增长曲线”。

但银行财富管理行业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例如,在 2013 年,银行财富管理行业受到互联网金融的冲击,意识到数字化转型和以用户为中心的转型势在必行。2018 年,“资管新规”等政策落地,财富管理和资产管理行业迎来合规巨变。银行理财从银行内部剥离为独立法人,进入净值化时代。

自 2018 年以来,在监管趋严下,银行财富管理业务竞争激烈,不断创新,市场依然火热。2022 年是“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之年,由于全球市场动荡,银行财富管理业务一度出现波动。

**1.1.2 财富管理业务对银行业盈利贡献有所下降**

招商证券研报数据显示,2023 年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增长承压。上市银行手续费和佣金净收入下降,与 2019 年的历史高点相比下降了 17.8%。

手续费和佣金净收入占比持续下降,2023 年占银行营收的比例仅为 13.4%。

财富管理中间业务收入增长乏力,2023 年普遍负增长。上市银行财富管理业务收入普遍下降,占营收比例下降。其中,城商行财富管理业务收入同比降幅达 23.6%,六大行及股份行财富管理业务收入同比下降 9.9%。

分项来看,基金产品代销收入降幅最大。2022-2023 年股市低迷,导致商业银行股票和混合基金代销保有量下降。公募基金费率改革带来了下行压力。

部分银行保险代销收入保持正增长,但保险代销费率下降,也给银行财富管理带来压力。2023 年 8 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下发通知,要求保险公司严格遵守银行代理渠道保险产品手续费的报备制度。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初步估算,银保渠道的佣金费率与过往平均水平相比,下降幅度接近 30%。这一数据表明,我国财富管理行业正遭遇发展挑战。

财富管理业务对银行仍具有重要性。尽管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但总体保持稳定稳健。随着一系列政策红利的释放,居民财富积累将逐渐恢复增长态势,为财富管理行业带来机遇。

轻型化的银行财富管理业务可为银行提供收入来源,抵消净息差持续收窄带来的负面影响。

1.1.3 投资者风险偏好下降遭遇存款利率下降

2023 年,银行财富管理收入普遍下滑。其中,投资者风险偏好下降是主要原因之一。自 2022 年以来,资本市场和债券市场多次调整,导致市场避险情绪高涨。许多投资者转向存款产品,远离理财产品。

央行季度发布的《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2022 年至今,选择“更多储蓄”的居民比例明显上升。2022 年四季度、2023 年三季度至 2024 年一季度,该比例均超过 60%。而选择“更多投资”的居民比例则有所下降。

在“投资倾向”方面,“银行、证券、保险公司理财产品”成为最受居民青睐的投资方式。相较于基金信托产品和股票,此类产品的风险相对较低。

2022 年以来,银行存款新增额也明显上涨。2021 年,人民币存款全年增加 19.68 万亿元,同比增加 323 亿元;居民存款增加 9.9 万亿元。2022 年,人民币存款全年新增额为 26.26 万亿元,同比增加 6.59 万亿元;居民存款增加 17.84 万亿元。

实际上,自 2022 年 4 月起,金融机构已通过市场利率自律机制引导银行存款利率下调。2022 年 9 月,存款利率首次下调。

2023 年至今,银行存款利率多次下调。金融监管部门规范了类活期存款产品并调降存款利率。今年 4 月,金融监管部门叫停了通过“手工补息”变相高息揽储的存款。

随着存款利率下调,2023 年全年人民币存款增加 25.74 万亿元,居民存款增加 16.67 万亿元,均较 2022 年有所下降。

我国已进入低利率时代。从市场来看,存款利率仍有进一步下行的趋势。10 年期国债收益率已从 2010 年初的 3.6% 降至 2024 年 6 月末的 2.26%。30 年期国债收益率也从 4.2% 逐步降至 2.5% 左右。

降低存款利率可降低银行负债端成本,减轻息差收窄压力,为实体经济保持较低融资成本腾挪空间。这也为银行财富管理业务带来机遇,因为存款收益下降后不再“划算”。

部分投资者转向银行理财、货币基金等其他投资方式,带动资产管理产品规模快速提升。

数据显示,2013年末至2016年末间,理财规模从6.5万亿元迅速激增至23.1万亿元,年均增幅高达5.5万亿元。2016年末,理财规模占个人存款比重为38.6%。截至2024年2月末,中国个人存款余额达142.7万亿元,理财规模与个人存款规模的比例仅19%。

1.1.4 构建财富管理“生态圈”

近年来,银行财富管理呈现出新变化:开放式平台、集团化运作,成为众多银行财富管理的新策略。这意味着银行财富管理正在从之前的“单打独斗”转型为协同发展。

多家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相继推出开放式财富管理平台。银行借助手机App,构建财富管理“生态圈”。部分银行依托母公司集团全牌照优势,联通财富管理、资产管理、综合融资三大价值链。

与外部机构合作成为财富管理发展的重要趋势。不同行业和机构在财富管理市场上各有优势和局限,在集团体系内或外打造开放式平台,有助于银行应对多元化财富管理需求的挑战。

开放式平台切忌缺乏独特性。银行财富管理不能仅仅“有什么卖什么”,而应提升服务附加值,需要从合作伙伴及其产品中挑选或定制适合不同客户的产品,通过银行精确的人群分类,进一步提高服务品质。

1.1.5 投资者保护与合规成重点

随着财富管理行业的成长,银行财富管理业务合规性与金融消费者权益保障成为重中之重。

监管措施持续推进。例如,金融监管总局金融消保局牵头修订商业银行代销私募投资基金相关规定,禁止通过变相代理销售私募投资基金,进一步规范银行渠道理财产品销售,保护消费者权益。

近年来,金融监管重视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银行财富管理也应细化投资者分类,基于适当性原则推荐符合客户风险承受能力和资产配置情况的理财产品。银行需提升投研能力,为客户甄选更优质的理财产品。

1.1.6 私人银行“二八定律”或变为“二八零定律”

私人银行机构是中国财富管理市场的重要参与者,也是我国银行财富管理行业近年来的重点发力领域。

中国银行业协会和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联合编写的《中国私人银行发展报告(2023)暨私行服务高质量发展专题研究》显示,截至2022年底,中资私人银行资产管理规模达21.7万亿元,增长11.79%;私人银行客户数为157万户,增长率为10.88%。

数据背后,多家银行持续加大私人银行业务投入,部分私人银行资产管理规模超过2万亿元,构成引领行业发展的领军企业。

私人银行的特点在于以较少客户数撬动较大体量的业务。

近年来,传统的“二八定律”(80%的产值由20%的客户产生)正逐渐演变为“二八零定律”,即部分银行已经通过2%的客户撬动了80%的资产管理规模(AUM)。

2023年银行财报显示,年末招商银行金葵花客户和零售客户分别达到464.06万户和1.97亿户,对应AUM分别为10.82万亿元和13.32万亿元。金葵花客户数量仅占零售客户的2.36%,但AUM占比却高达81.22%。

平安银行、宁波银行、兴业银行的私行客户数量占零售客户的比例均为0.7%左右,但私行AUM占比分别达到47.52%、26.52%和22.10%;民生银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交通银行和中国银行等银行的私行客户占比约为0.03%-0.05%,但私行AUM占比仍高达27.63%、24.32%、23.41%、23.32%和18.82%。

招商银行和贝恩公司联合发布的《2023中国私人财富报告》预测,未来两年,中国私人财富市场将稳步增长,个人可投总资产的年复合增速有望达到8%-9%,总资产规模有望在2024年突破300万亿。

私人银行客户的需求还包括家族财富传承等方面。高净值人群关注有形资产传承的也重视优秀价值观、家族传统等无形资产传承,希望通过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双重传承促进家族持续发展。个性化的传承需求促使高净值人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定制化安排。大额保单、家族信托和家族办公室成为高净值人群常用的传承工具,以管理家族传承风险。

银行理财子公司篇

1.2.1 银行理财成为资产管理“霸主”

2004年,光大银行外币理财产品“阳光理财A计划”的诞生标志着中国银行理财的开端。

过去20年,中国银行理财经历了保本保息产品、保本不保息产品,到预期收益型产品和净值型产品的变迁,“影子银行”走向合规,投资标的日益多元化。

银行理财发展前15年,借助“资金池+预期收益”模式和渠道优势,财富管理规模迅速从几千亿元增长到30万亿元的峰值,成为资产管理市场中的“霸主”,也带动了其他资产管理产品的规模提升。

2004年至2008年,影子银行模式打破了资产管理业务的门槛,银行理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这一阶段也是银行理财产品的摸索阶段。

中国加入WTO后,贸易激增,经济快速发展,随之而来的通货膨胀,居民既有钱,又担心钱不值钱,因此迫切需要门槛低、风险低、收益高的金融产品增值保值,银行理财应运而生。

凭借“刚性兑付”的特点,银行理财产品迅速占据了居民理财市场。在追求“高收益”“高流动性”的双重压力下,银行理财逐渐形成“资金池”模式。

拨打服务热线后的评价
超帅先生2024-08-08

维修师傅服务态度很好,快速的解决了问题,维修速度很快很专业

猫~2024-08-08

不知道是因为什么原因,师傅上门来给我检查了,告诉我了是什么原因,什么问题,然后我就让他修了,修理的很好,价格收费什么的也很合理

Maio2024-08-04

师傅服务态度很好,按约定好的时间很准时到了,维修很专业,一会儿功夫就给修好了,现在终于可以正常运作了

唐伍君2024-07-30

师父上门维修特别快,很仔细很认真,工作态度端正,而且其他问题也能帮忙处理没有收其他费用很满意

碧水铃2024-07-30

预约了师傅马上来上门来了,费用还是可以接受的,师傅态度做事不错

硪的醉暧2024-07-28

有专业的技术的人员,都拥有专业的培训,服务质量好,态度满意,价格合理

发***火(匿名2024-07-10

收费合理,师傅上门准时。态度挺好

2024-07-01

找了师傅上门,检查后说是线路故障了,换了一下,半个小时就修好了,很专业

是阿雯吖2024-05-08

下单后师傅很快就联系我了,跟师傅电话聊好价格就上门了,换了显示面板、目前没有再继续乱响。

回忆童年2024-04-01

已修好,师傅服务周到,态度很好

查看更多评价 ∨
电话
预约报修
维修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