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时间:2024-08-27 00:35:51•浏览次数:168
北京8月22日电 (记者 孙自法)当今,人工智能(AI)的发展如火如荼,备受瞩目。专家提醒,在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时,必须高度重视其潜在风险。
由中国自动化学会主办的“智引教育未来 创领新质生产”2024中国自动化与人工智能教育大会暨2023-2024学年全国青少年劳动技能与智能设计大赛全国决赛于8月20日至22日在北京举办。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长、西安交通大学教授郑南宁在致辞中指出,人工智能技术正飞速改变世界,各行各业都从中受益。技术进步的同时也带来挑战和不确定性。要应对这些挑战,关键在于培养新一代具有智慧与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出色的工程师和科学家离不开创造力的培育,将想象力与创造力融入劳动技能培养中至关重要。
他在题为“AI赋能教育的知识生产与创造力培养”的大会报告中强调,在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时,必须重视潜在风险,如数据隐私和安全、教育资源不平等、过度依赖AI、情感支持缺乏、人际交往能力下降等。
郑南宁认为,应对智能时代,应将人类的需求、生命的意义、文化和心理需求与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使教育成为可追溯、可视化、可计算的过程,培养学生轻松使用和驾驭人工智能创造力的能力。
在大会报告环节,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校长郑庆华、中国自动化学会常务理事、百度首席技术官王海峰、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研究院院长刘聪、北京华航唯实机器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浪等也分别作了人工智能相关主题报告。
郑庆华指出,人工智能已成为提升生产力的新动力,也正在重塑教育形态。未来教育将呈现互教互学、虚实结合、个性化等特点。AI赋能科学教育的关键在于应用新场景、新应用,如提供沉浸式教学、个性化服务、综合性测评等,深刻理解人才培养规律,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
王海峰表示,以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正在引领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大模型技术通用、能力全面,为通用人工智能带来希望。他认为,培养智能时代人才需要基于自主技术体系与工程平台,通过产学研合作培养熟悉基础理论、具备工程实践能力和AI原生思维的复合型人工智能人才,为科技自立自强做出贡献。
刘聪认为,大模型“智能涌现”推动AI技术升级,也引发了大模型发展浪潮。通用大模型的发展仍面临技术挑战,如大模型的可信可解释性、端到端等新框架推广性、大模型个性化、大模型算力支持等。
维修师傅服务态度很好,快速的解决了问题,维修速度很快很专业
不知道是因为什么原因,师傅上门来给我检查了,告诉我了是什么原因,什么问题,然后我就让他修了,修理的很好,价格收费什么的也很合理
师傅服务态度很好,按约定好的时间很准时到了,维修很专业,一会儿功夫就给修好了,现在终于可以正常运作了
师父上门维修特别快,很仔细很认真,工作态度端正,而且其他问题也能帮忙处理没有收其他费用很满意
预约了师傅马上来上门来了,费用还是可以接受的,师傅态度做事不错
有专业的技术的人员,都拥有专业的培训,服务质量好,态度满意,价格合理
收费合理,师傅上门准时。态度挺好
找了师傅上门,检查后说是线路故障了,换了一下,半个小时就修好了,很专业
下单后师傅很快就联系我了,跟师傅电话聊好价格就上门了,换了显示面板、目前没有再继续乱响。
已修好,师傅服务周到,态度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