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时间:2024-07-16 11:10:21•浏览次数:199
状元是科举考试中的最高荣誉,非常难得,如在宋代,40万考生中才能出一个状元。自隋至清1300多年的科举考试史上,状元也不过600多人,而洛阳仅有7人。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科举考试作为我国古代版"高考”,是文人们的人生大事,而状元是科举考试中的最高荣誉。
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洛阳一直是中国的教育中心、科举考试中心及高层次人才聚集地,自隋至清1300多年的科举史上,洛阳出过7位状元,393名进士。
洛阳古代的这些状元有多牛?连中三元、不愿当驸马、父子都是状元……这些“学霸”的世界真是各有千秋!
模拟科举考试场景
当时科考难度有多大?看看级别最低的童生考秀才就知道了。
清代科举考试分院试、乡试、会试、殿试等。在院试之前,考生要经过县试和府试,考试合格者被称为童生。
清代洛阳两程书院课卷,即学生作业
院试包括岁试和科试两种,通过岁试,从童生里选出秀才。从童生晋升为秀才,要经过五场考试:第一场考《论语》《大学》《中庸》时文一篇,《孟子》文一篇,试帖诗一首,考试第一名叫作案首,前十名可进入第二场考试;第二场除时文、试帖诗一首外,增加五经文一篇,考试不通过者不得进入第三场;第三场考八股文、试帖诗、史论各一篇,取者(前十名)可进入第四场;第四场主考律赋、古近体诗,前十名再考第五场;第五场仍以时文为主,案首肯定入选秀才,而前十名确定后或有所取舍。
五场考试下来,一百多名童生能升为秀才的可谓少之又少。这个考试流程,比我们现在的高考烦琐多了。
科举考试夹带,这种夹带专门用老鼠尾巴上的硬毛做成毛笔,可以写很细小的字,书写用的墨水为特制油性墨水,写在绢上不会洇开。
秀才仅仅具备能参加科举考试的资格。通往庙堂之上、实现兼济天下理想的艰难之路,还要经过乡试、会试、殿(廷)试3关,一般3年才一次。
1903年,在河南开封贡院举行最后一次乡试,其中一题为《中州形势论》。此为这次乡试获得第一名的常三省的试卷刻印本。
乡试、会试的竞争之激烈,远远超过现今的高考。
各省乡试和会试的考题,由主考官拟定,殿试有时由皇帝亲自出题。乡试合格者称为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会试合格者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一般情况,会试合格者殿试都能成为进士,只是排名先后有差异。
殿试前三甲状元、榜眼和探花由此产生。所谓“连中三元”,就是乡试第一解元、会试第一会元、殿试第一状元。
清代考试喜报,相当于现在的录取通知书
明朝秀才中举的比例多为30:1比一,中举率约为3.3%。举人中进士的比例,多为20:1,录取率约为5%。可见金榜题名之难了。
状元是科举考试中的最高荣誉,非常难得,如在宋代,40万考生中才能出一个状元。自隋至清1300多年的科举考试史上,状元也不过600多人,而洛阳出过7个状元。其中第一个状元,是唐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的状元贾至。
贾至是洛阳历史上的第一个状元
贾至生于唐玄宗开元六年(公元718年)。此前,科举考试已经进行多年,他所仰慕的状元郎也已产生了18名,著名诗人王维早他4年中了状元。
贾至的父亲名曾,在唐睿宗执政期间担任吏部员外郎,后被提拔为中书舍人,起草诏令,参与机密事务。唐玄宗登基后,贾曾拜中书舍人,起草文件,倚马可待,每为玄宗所激赏。
贾至自幼沉稳机敏,喜读经史,尤擅长自学,往往无师自通,还写得一手好文章。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贾至参加乙亥科举考试,一举摘得状元桂冠,一时轰动洛阳,享誉东都。
贾至性情耿直,不擅变通,一生了无趣闻,于大历七年(公元772年)去世,享年55岁,留下诗文30余卷。
昭明文选
历史上唯一的驸马状元是洛阳人郑颢
戏曲中出现的“中状元、选驸马”,史实上也不多见。查遍《中国科举史》,600多名状元当中,真正的驸马状元仅有一个,就是我们洛阳人!
此人就是唐武宗会昌二年(公元842年)的状元郎郑颢。郑颢原为荥阳人,后来落户孟津。其生年不详,出自名门。当时,博陵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为“四大望族”。
郑颢考取状元时才25岁,他夺魁之后没有通过正常渠道入仕。怎么回事呢?原来,在大中二年(公元848年),唐宣宗李忱为他最喜欢的女儿万寿公主(宣宗共有11个女儿)选女婿,让大臣白敏中负责此事。白敏中向宣宗推荐郑颢,郑颢却不买账。
郑颢已与一个姓卢的女子有婚约,当时去楚州(今江苏淮安)迎娶当地美女卢氏,已经走到郑州,宣宗急令白敏中将其追回。宣宗为郑颢和公主完婚后,拜他为驸马都尉。郑颢怀念卢氏女,深恨白敏中,后来常在宣宗面前告白敏中的状。
郑颢后来历任刑部侍郎、吏部侍郎、检校礼部尚书,又任河南尹,40多岁时去世。
洛阳最默默无闻的状元——于珪
唐大中三年(公元849年),洛阳还出过一个状元于珪。他祖籍京兆高陵(今陕西高陵),后徙居洛阳,遂称河南人,生卒年不详。于珪入仕后官职不显,事迹不详,名不扬而终,略去不谈。
大梁书院考生魏醇试卷
“父子状元”——安德裕和安守亮
到了北宋,洛阳接连出了3名状元。第一个是安德裕,他是宋太祖开宝二年(公元969年)的状元。过了3年,他的儿子安守亮当了状元。又过了5年,偃师的吕蒙正考上了状元。
“父子双状元”在历史上极为罕见。安德裕的父亲安重荣,是后晋成德军节度使,举兵反叛后败亡。安德裕被将官秦习收养,改姓秦。他从小喜爱笔墨纸砚,见到文字就诵读,少年有志,通晓文史,尤精于《礼记》、《左传》、《汉书》。后来秦习死了,秦家让安德裕继承家产,他推辞道:“这些家产,与我何干?大丈夫应自己建功立业,求取功名,岂能觊觎他人财富?”
后来安德裕改回本姓,中状元后历任归州军事推官、大理寺丞等职,著《军记》、《图经》3卷,受到宋太宗的嘉奖。他性情耿直且自负,喜欢奖掖后辈,文学家王禹偁、状元孙何,都得到过他的关心与帮助。可是他爱喝酒,常为时人所指责,所以官位不显,63岁时去世。
他的儿子安守亮,自小聪明过人,各级考试都难不住他,在他父亲考中状元后的第三年也中了状元。当时的洛阳人很自豪,纷纷建议为他们修建“父子双状元”牌坊,被两人婉言谢绝了。
吕蒙正“寒窑”
“寒窑状元”——吕蒙正
吕蒙正,北宋洛阳人,如今的伊滨区佃庄镇相公庄村,据传就是这位名臣的故里。
吕蒙正幼时,其父宠爱小妾,将他和母亲赶出家门,不管不问。母子二人流落到相公庄,在一座废弃的砖窑里栖身,相依为命,艰难度日。
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吕蒙正考中状元,是年三十三岁。寒窑中走出的吕蒙正,从此走上显赫的仕途。
吕蒙正为宋初名相,《宋史》中称其“质厚宽简,有重望,以正道自持。遇事敢言,每论时政,有未允者,必固称不可”。
相公庄村东边的“吕蒙正故里”碑
景德二年(公元1005年),61岁的吕蒙正辞官回洛。大中祥符四年(公元1011年),吕蒙正在洛阳去世,享年67岁。(策划:马佳佳 图片来源:洛阳网、洛阳晚报)
立足深厚人文底蕴和发达经济基础,新时代的无锡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在加速奔向中国式现代化的壮阔航程中,持续探寻人文经济共生共荣的发展密码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刘亢 陈刚 蒋芳
“文化很发达的地方,经济照样走在前面。可以研究一下这里面的人文经济学。”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专门提出一个课题。
无锡地处江南腹地、太湖之滨,大运河穿城流淌千年,长江经此奔流入海。自然与先民的选择,造就如今城抱湖、河抱城的太湖明珠、运河佳处;南北文化的交流碰撞,熔铸这里鼎盛的江南文脉,相传“泰伯奔吴”于此开启文化江南的序章;古今一揆的经世济民,赋予历代名士务实笃行之风,成就富庶江南的高光地带。
人文经济共生,激荡澎湃动力。立足深厚人文底蕴和发达经济基础,新时代的无锡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在加速奔向中国式现代化的壮阔航程中,持续探寻人文经济共生共荣的发展密码。
“建设人文与经济、历史文脉与现代文明交融赋能的文化名城,打造新时代人文经济学的无锡实践样本”,无锡将此写入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旨在于传承中延续江南文脉,在创新中激活时代价值,更好回答发展为了谁、依靠谁、发展成果由谁共享的时代命题。
江苏无锡太湖鼋头渚景区景色(2024年3月21日摄) 季春鹏摄/本刊
太湖明珠,诠释“何为江南”
千百年来,“江南”成为一种意象,承载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水韵灵动的城市风貌、吴风悠扬的城市氛围、经济勃发的城市活力、雅致惬意的城市生活……素有“太湖明珠”之称的无锡,向世人诠释着鲜活生动的“江南气象”。
这里保有江南风貌的精髓。既保留下最经典的自然风景元素,也浓缩了最具标识性的人文特质。
水脉是江南的血脉。太湖跨两省、依五市,唯有无锡被誉为“太湖明珠”。“三万六千顷,千顷颇黎色”“谁能胸贮三万顷,我欲身游七十峰”,诗人皮日休与文徵明相隔数百年,皆言太湖之壮阔。如今,一曲“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宛转悠扬,更道尽人水相依的牵绊。
大运河蜿蜒3200多公里、流经35座城市,唯独在此留下“江南水弄堂、运河绝版地”。南长街至清名桥一带,白墙黑瓦,屋檐错落,河道窄长,尽显运河古韵风情。入夜,人们乘坐画舫穿梭在桨声灯影,两岸的丝厂、茶楼、书场、戏台等古迹勾勒出迷人的水乡景致。
江、河、湖、荡、塘、渎、氿、溪,造就了无锡鲜明的地貌特征和城市格局。寺、塔、河、街、桥、窑、宅、坊众多空间元素有机组合,形成古镇、运河、园林、小桥、流水、人家等经典江南风貌。
江南文化的精华浓缩于古镇、园林。荡口古镇以水乡为主要特色,惠山古镇分布着108座园林祠堂,荣巷古镇是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发祥地。无锡西郊惠山山麓,山水如画、古木参天的寄畅园,名列江南四大名园,诞生了名曲《二泉映月》的“天下第二泉”清澈透明、不溢不涸,成为江南水韵的精致表达。
这里蕴藏江南文脉的源流。《史记·吴太伯世家》载,太王欲立季历以及昌,于是太伯、仲雍二人乃奔荆蛮。相传,3200年前,泰伯来到梅里,把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和耕种技术传授给当地人,带领人们开挖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条人工运河——伯渎河。
时光流转,伯渎河依然延绵。走在无锡高新区的梅村街道,漫步于新旧交替的时光,逛一场烟火气十足的江南集,吴风雅韵历久弥新。
从梅里古镇出发,沿泰伯大道行驶十余公里,北接长江、南贯太湖的望虞河畔,已有3000多年历史的荡口古镇,现存7万余平方米明清古建筑,华蘅芳、钱穆以及华君武故居点缀其中。太湖西岸的宜兴,更先后走出32位两院院士、100多位大学校长、上万名教授学者,有着“院士之乡”“教授之乡”美誉。
自古以来,穿城而过的运河、奔腾入海的长江、山温水软的太湖,赋予无锡独特的城市脉动。江河湖海汇聚碰撞,串联起众多河湖荡氿,让无锡的水文化在运河城市中颇为特殊,不绵软更有力量。
“黄田港北水如天,万里风樯看贾船。”宋代王安石笔下的匆匆一瞥,让一个港、一座城的历史呼之欲出。登上临江的江阴城市记忆馆楼顶露台,眼前豁然开朗。大江之上船只来往忙碌,沿江岸线一派秀美风光,不远处江阴长江大桥飞跨南北、气势雄伟。
这里点亮富庶江南的高光。太湖、滆湖、蠡湖水量充沛,大运河无锡段千年不淤,自元代起无锡跻身江南地区漕运中心,至清末民初达到顶峰,米布丝钱四大码头冠绝一时。
工业文明发轫,航道变身工业走廊。到20世纪30年代,运河水网沿线建成各类企业超300家,银行金融机构超30家,粉厂连布厂,纱厂连丝厂,积淀下了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的江南风貌全景式遗产。
清末民初,长江中上游地区的瓷器、木材和川滇药材等经长江运抵江阴港集散。因江而兴的江阴,在历史的发展中联运江海,直至成为亿吨大港。如今,鹅鼻嘴公园内仍矗立着一块“江尾海头”的石碑,江阴港舟船满泊、商贾满街的景象更胜往昔。
古有米市、丝都、布码头,今有医药、制造、物联网。无锡规模超2000亿元的产业集群达6个,入围中国企业、中国制造业、中国服务业、中国民营企业四张500强榜单的企业总数,多年稳居江苏第一。
2023年,无锡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456.19亿元,同比增长6%、在万亿城市中居于前列,人均GDP达20.63万元、连续四年位于全国大中城市前列。
游客在大运河江苏无锡段的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游览(2024年5月21日摄) 周社根摄/本刊
人文经济,激荡发展强音
人文是城市的灵魂,经济是城市的体格。多姿多彩的江南文化、百年积淀工商文明,铺就无锡经济底色。
伯渎河畔的泰伯庙,始建于东汉永兴二年。“泰伯庙会”于2014年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4年春节期间,这里举办的泰伯庙会吸引10万余市民及海内外游客“轧闹猛”、品年味。
古城新韵,近悦远来,织就无锡文商旅高质量融合发展的现实模样。将文化遗产和可持续市场化方式有机结合,无锡围绕古运河、崇安寺、小娄巷等传统古迹的复兴项目,实现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双轮驱动”。
千年古韵与现代文旅共生共荣,工商文化与当代产业同脉相连。始建于1900年的无锡茂新面粉厂,是民族工商业发祥地的缩影,在此基础上筹建的无锡中国民族工商业博物馆,收藏着“何以无锡”的基因库。展厅醒目处的“工商之业不振,则中国终不可以富、不可以强”,成为这座城市发展的鲜明写照。
一百多年前,担任清政府驻英法意比四国公使的无锡人薛福成,在游历欧洲后写下这句话。彼时,薛福成从英国购买新式纺机100部,用以织布局扩大生产规模。1896年的冬天,机器轰鸣声打破了小城宁静,纺织、缫丝、面粉加工等百余家现代工厂如雨后春笋。
今天,无锡这曲“江南调”的主旋律依旧是“工业风”。以机械制造、高端纺织、集成电路、物联网、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实体经济为代表,“产业森林”辽阔丰茂,2023年规上工业总产值超2.5万亿元。
文化赋能经济,惟实励新的价值追求薪火相传,持续释放生产力创造力。1607年,22岁的徐霞客从家乡江阴出发,历时三十年考察大半个中国,纠正“岷山导江”,论证金沙江才是长江源头,把“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实践到了极致。上世纪70年代,“踏遍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历尽千难万险”的“四千四万”精神,诞生在无锡改革开放初代创业者的血脉里。
霞客故里提出“跳出江阴看江阴,面向世界看江阴,放眼未来看江阴”的口号,成就如今的“中国制造业第一县”,拥有规上工业企业超过2400家,61家上市公司大多分布在高端制造业。
从徐霞客“长江探源第一人”、近代先人一步的民族工商业振兴,到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开创乡镇企业的“苏南模式”,再到如今中国船舶七〇二所研制的“奋斗者”号探秘地球“第四极”……时空变换,无锡人敢于创新、敢于争先、敢于攻坚、敢于担当精神始终如一。
站在地区生产总值超1.5万亿元新起点,无锡在高质量发展上挑起大梁。2023年,无锡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达41.4%、52.3%,科技进步贡献率有望实现江苏省“十一连冠”。
推动文化与其他经济业态深度融合,无锡华莱坞在物联网、人工智能、VR等技术的赋能下焕发新机,加速迈进电影工业4.0。墨境天合、倍视传媒等800余家影视文化企业落户,推出《中国机长》《人世间》《流浪地球2》等一批影视佳作。当地还启动“华莱坞元宇宙世界”项目,打开“元宇宙+数字影视”创新发展的全新局面。
经济活化文化,焕发传统文化生机,铸塑新时代人文精神。历史上,华彦钧(阿炳)、刘天华、蒋风之领民乐风气之先,《二泉映月》《光明行》等名满天下。如今,建二胡文化园、产业园,办高规格乐器展、演奏会,“二胡之乡”的名片越擦越亮。
深挖历史文化资源,在回应年轻消费者需求中弘扬传统文化。惠山古镇文旅综合开发项目将龙光塔、寄畅园、映月堂、惠山泥人博物馆等文化地标串珠成链。无锡拈花湾文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国平介绍,立足“二泉映月”IP,这里生发出“二泉奖”“映月堂”“国乐之城”等新的精神、物质标签,打造城市新名片。
文化与经济的交融互动、融合发展,重新构建文化环境。2023年11月,《无锡国专》纪录片开机,旨在弘扬坚守民族文化自信、坚守国学教育、敦品励节、学行合一的“国专精神”。
1920年,全国最早的国学教育机构——无锡国学专修馆开办,三十年间培养了数以千计的文化人才,走出王蘧常、唐兰、吴其昌、蒋天枢、钱仲联等一批文史大家,成为国内各大学中文、历史等学系的顶梁柱。
彼时,一批新式学校、文博场馆大多由实业家捐资兴办,崇文重教之风兴起,科学家、教育家、经济学家、文学家、音乐家、画家、外交家在无锡青蓝相继,“教授之乡”“院士之乡”扬名天下。
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文化兴盛铸塑时代精神。2020年11月,我国自主研发的“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深度10909米,创造中国载人深潜的新纪录。
2023年底,无锡原创舞剧《10909》成功首演,用艺术诠释大国重器与奋斗精神,再现“奋斗者”号研发和下潜至万米海底的场景,勾勒科研工作者为中国载人深潜奋斗的壮丽历程,点燃观众的文化热情与奋斗激情。
斗米尺布,垒筑幸福之城
出炉不久的“江南水乡·斗米尺布”文物主题游径,40多处文物点串联起“农桑锡纺工商兴”等六大文物主题。一斗米、一尺布,奠定了江南文化的物质基础,塑造了江南水乡的人文景观,更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城,所以盛民也”。连续四年捧回“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中国最佳促进就业城市”奖杯,无锡始终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一丝一缕织就多姿多彩的幸福之城。
明发展旨归,在直面关切中增进民生福祉。脏乱的“夹花地带”翻新为农趣园,迎来华丽转身;荒芜的桥下空间被盘活,变身运动空间;路边可见公共休息座椅,机动车可免费停车30分钟,地铁上的夏日纳凉区、冬日加热座椅等,妥帖照顾着生活细节——
寻常巷陌的所闻所见,日常生活的微末细节,最能体现一座城市的温度。无锡用显微镜体察民生细节,用绣花功夫推进城市管理,2021年以来已滚动实施“微幸福”民生事项5718件、下发62批重点督办事项清单,群众满意率100%。
聚焦更高水平“民生七有”,促进劳有所得,2023年城镇新增就业16.4万人,新增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4万人,发放失业保险稳岗返还资金6.22亿元;实现幼有所教,新建义务教育学校、幼儿园31所,启动建设市盲聋学校;推动老有所养,新建及提升改建街道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11家,实现街道全覆盖,新建及改建提升助餐点80个,累计建成区域性助餐中心133家,助餐点近600个……
无锡市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多元拓宽富民渠道,扎实推进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3610行动”,扎实推动农民工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一项项民生新承诺,托举起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聚天下英才,以全生命周期营造发展生态。锚定物联网产业,全国首批、江苏唯一的海归小镇落户无锡经开区,从一站式政务服务、高品质住房保障,到医疗、教育,保姆式服务贯穿始末。
以城市之名共启创新创业征途。近年,无锡连续举办“太湖人才峰会”,持续优化升级“太湖人才计划”,打造人才发展全生命周期立体化支撑,集聚起16.64万高层次人才、2.16万留学归国人才、51.12万高技能人才的高质量人才队伍。
如今,从诺奖得主到中外院士,从优秀大学生到技能型人才,各类人才来无锡都能找到相应的政策支持。
毕业于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的黄阳之而立之年回到无锡,创办科技公司致力于AR创新应用,从初创时的6人小组到目前50多人的研发团队,企业估值已破亿元。
持续开掘人文资源,不断升温城市吸引力。阳山镇以盛产水蜜桃出名,院士小镇落户于此。2023年5月,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无锡研究院院长丁汉在这里认领一棵“士林”桃树,盛夏即收获甜蜜。2021年以来,已有73名院士结下了“甜蜜之约”。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在连续五年入选“中国年度最佳引才城市”称号后,无锡又接连抛出引才三个新目标:海归第一站、双创首选地、营创最优城,吸引更多人才前来追逐人生理想、开启美好生活。
促和谐共生,从人与自然关系高度谋划发展。蓝藻防控是“美容养颜”,河道清淤是“畅通血管”,涉磷企业整治是“肿瘤切除”,生态修复是“调理气血”,结构调轻是“改变生产生活方式”……翻看治太工程清单,如同打开一张精准药方。
面对太湖治理这一“国之大者”,无锡遵循治湖规律,持续强化外源减量、内源减负和生态修复、应急防控、能力提升,2007年至今累计实施7278个治太重点工程,市本级投入达1252亿元,太湖一级保护区建成“无化区”。太湖无锡水域湖心区近年首次实现年度Ⅲ类水质,水质、藻情均创16年来最好水平。
“把整个无锡当作太湖一样来呵护。”无锡市委提出,要把建设美丽无锡摆在现代化建设的突出位置,更大力度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主城区重污染企业“清零”,积极研发零碳技术、建设低碳企业、打造近零碳园区,新增省特色田园乡村13个、建成美丽幸福河湖680条,锡东新城获评江苏省首批城乡建设碳达峰碳中和先导区,宜兴获评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新吴区创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自然生态之美、绿色生产之美、人居环境之美在太湖之滨交相辉映,无锡正努力走出一条生态环境“高颜值”、经济发展“高素质”的绿色转型之路。
履践致远,谱写时代华章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在奔赴中国式现代化的壮阔实践中,无锡高举旗帜,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传承人文基因,弘扬传统文化,铸塑人文精神,蓄力谱写人文经济时代华章。
传承、守护好江南文脉,让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近年,无锡连续举办江南文脉论坛,打造江南文化品牌重要窗口,延续文化根脉、留住无锡记忆,擦亮“太湖明珠江南盛地”城市文化品牌。
出台文物保护工作、“百宅百院”活化利用等三年行动计划,累计投入近4亿元;高位推动大运河、长江两个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设立专门研究院和发展基金;实施地域文明探源工程,启动编撰《无锡史》,锡剧、紫砂、泥人、二胡等文化标识影响力日益扩大……无锡努力让江南文脉绵延不绝、奔流向前,成为世界读懂江南的重要窗口。
最好的保护和传承,就是抓住优秀传统文化的“灵魂”,坚持古为今用、吐故纳新、推陈出新,活化为人们喜闻乐见的生活方式。
唐风木作,宋制飞梁,让人梦回古代;香月花街一步一景,拈花塔下风铃叮咚……从一张白纸到一路风景,从隐于乡野到闻名于世,无锡拈花湾开创了中国文旅小镇建设“无中生有”的创新模式。
拈花湾尽展唯美禅意空间,金陵小城再现六朝风雅,尼山圣境打造儒家文化世界级“窗口”……近年,拈花湾文旅探索传统文化的现代生成,对传统文化予以可观可感的形象化再造,“爆款”频出。
“我们要按照‘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的标准,精准提炼文化原动力,打造新时代的人文地标。”吴国平说。
以文培元,以文聚力,激活奋进不息的人文能量。巷陌烟火,既满足精神文化需求,也蕴育城市的精气神。与钱钟书故居一街之隔的后西溪社区钟书房,人们在这里聆听钱钟书经典文学作品片段、免费借阅著作,也可以点杯咖啡消磨时光。在无锡,造型各异、功能不同的钟书房已超过100所、遍布城市各个角落。
一座城市的独特性,在于文物古迹等物化文明印记,更在于历史积淀下的人文精神:无锡东林书院领袖顾宪成所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名联,尽展家国责任;“九一八”事变爆发,考入清华时国文历史满分、物理只有5分的钱伟长毅然弃文从理,终成中国近代力学之父;从荡口出发,王莘在天安门广场前为祖国欣欣向荣的情景打动,一曲《歌唱祖国》传唱至今……
历经岁月洗练,“敢创人先、坚韧刚毅、崇德厚生、实业报国”的“锡商精神”,至今激励无锡企业家在最尖端、最前沿领域向高端攀升。
2024年3月10日,无锡丁蜀低空经济产业园在宜兴奠基,低空旅游航线、空客直升机等总投资超50亿元的一批重大项目集中签约入园;一天后,江苏省首条无人驾驶低空航线和首个低空运营管理平台分别在无锡梁溪区和经开区立项启动……万亿级低空经济新赛道上,无锡先行启航。
百年工商名城,迸发勃勃生机。无锡在全市“465”现代产业集群中提前布局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第三代半导体、氢能和储能、深海装备等5个重点赛道,持续扩展人形机器人、商业航天、合成生物、高端膜材料等新领域,系统构建面向长远的“5+X”未来产业发展体系。
交往交流交融,涵养城市兼收并蓄的胸怀气度。改革开放之初,红豆成为无锡第一个亿元乡镇企业;进入新时代,首创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为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又联合中柬两国企业打造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成为新样板……一颗红豆的成长之旅,成为锡商精神的鲜明写照。
访问友城、城市推介、招才引智……无锡经贸代表团多次奔赴欧洲与中东等地,向国际展现江南工商名城的经济活力、城市魅力和投资潜力。
开放创新的经济形态,持续培育城市竞争能级、扩大城市影响力;开放交融的文化生态,不断丰富城市文化色彩、提升城市美誉度。歌剧《二泉》登上国家大剧院;锡剧《孟丽君》首次在香港公演赢得满堂喝彩;“一带一路”题材舞剧《南国红豆》赴柬埔寨、泰国巡演;中加合作原创舞剧《寻》北美巡演,探索中西方文化艺术融合……
诗意与繁华相融,人文与经济共舞。昔日,学贯中西的宜兴人吴冠中,把油画与传统艺术审美融合绘就水墨江南;当下,青砖白墙、小河流淌的古镇与纵横交错的现代桥梁、地铁、空港交汇于同一时空。
一代代人生生不息的奋斗,永远是这片土地最鲜活的注脚,创造历史,也必将筑梦未来。■
(按姓氏笔画为序)
王昆(1925 - 2014) 新华社发
王昆(1925 - 2014)
事迹简介:王昆,女,汉族,中共党员,1925年4月生,河北唐县人,生前系东方歌舞团团长、党委书记。我国著名歌唱家、歌剧表演艺术家、声乐教育家。她一生致力于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是新中国第一部歌剧《白毛女》主角喜儿的扮演者,主唱的《南泥湾》《北风吹》《农友歌》等歌曲载入中国音乐发展史册。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多次率团访问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和欧美许多国家。她热心公益,捐赠100万元资助贫寒子弟。党的十一大代表,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六、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荣获中国首届金唱片奖、中国音乐金钟奖终身成就奖等荣誉。
王杰(1942 - 1965) 新华社发
王杰(1942 - 1965)
事迹简介:王杰,男,汉族,中共党员,1942年10月生,山东金乡人,1961年8月入伍,生前系中国人民解放军原73081部队工兵营一连五班班长。1965年7月,他奉命到驻地执行训练民兵任务,在炸药发生意外爆炸的危急时刻,毅然扑向炸点,用身体掩护12名民兵和人民武装部干部,英勇地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他的先进事迹给予高度赞扬,号召全国人民学习王杰同志“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先后两次荣立三等功,荣获模范共青团员和一级技术能手称号。2009年当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王波 新华社发
王波
事迹简介:王波,女,汉族,中共党员,1963年3月生,湖北随州人,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百步亭社区党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百步亭集团总裁。1995年,她放弃大学三尺讲台来到百步亭社区,扎根基层24年,创建了一个居住18万人的绿色文明和谐幸福家园。她积极推进社区党建工作创新,形成了“百步亭社区党建工作法”,2012年中组部向全国推广;她广泛发动居民参与志愿服务,邻里守望志愿服务影响全国。百步亭社区荣获全国文明社区、首届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党的十七、十八、十九大代表,荣获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全国最美城乡社区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优秀志愿者等荣誉称号。
王选(1937 - 2006) 新华社发
王选(1937 - 2006)
事迹简介:王选,男,汉族,九三学社社员,1937年2月生,江苏无锡人,生前系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两院院士。他主持研制成功的汉字信息处理与激光照排系统、方正彩色出版系统得到大规模应用,实现了我国出版印刷行业“告别铅与火,迈入光和电”的技术革命,成为我国自主创新和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行业的典范。他主持开发的电子出版系统,引发报业和印刷业四次技术革新,使汉字信息处理与激光照排系统占领99%国内报业和80%海外华文报业市场。九三学社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副主席,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荣获改革先锋、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等荣誉。2009年当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王瑛(1961 - 2008) 新华社发
王瑛(1961 - 2008)
事迹简介:王瑛,女,回族,中共党员,1961年11月生,四川巴中人,生前系四川省南江县委常委、纪委书记。她奋战在纪检监察一线20年,探索创新纪检监察工作为民服务零距离、干群关系零隔阂、监督监察零空档、案件查处零搁置、再塑形象零起点的“五个零”工作法,严格监督执纪问责,坚决维护党的纪律、国家法律权威,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她对党忠诚,鞠躬尽瘁,身患肺癌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荣获改革先锋、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先进工作者标兵等荣誉称号。
王书茂 新华社发
王书茂
事迹简介:王书茂,男,汉族,中共党员,1956年12月生,海南琼海人,海南省琼海市潭门镇潭门村党支部纪检委员、潭门镇海上民兵连副连长。他积极投身维护南海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先后参加多项国家重大涉海工作,培养南海维权民间力量。在南海维权中敢于斗争,充分发挥了民间力量的积极作用。带领群众造大船、闯远海,成为潭门镇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双带”典型。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荣获改革先锋、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王文教 新华社发
王文教
事迹简介:王文教,男,汉族,中共党员,1933年11月生,福建南安人,原国家羽毛球队总教练。1954年,他为振兴新中国羽毛球事业,从印尼回到祖国,曾多次获得全国羽毛球赛男子单打、双打冠军。退役后先后执教福建羽毛球队、国家羽毛球队,在他任总教练期间,中国羽毛球队获得了1982、1986、1988、1990年汤姆斯杯团体赛冠军,涌现出56个世界单项冠军。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荣获国际羽联终身成就奖。
王乐义 新华社发
王乐义
事迹简介:王乐义,男,汉族,中共党员,1941年11月生,山东寿光人,山东省寿光市孙家集街道三元朱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1989年,他带领村民研制成功了深冬无需用煤炭而靠太阳能加温的冬暖式蔬菜大棚,结束了我国北方冬季吃不上新鲜蔬菜的历史,在广大农村掀起了一场“绿色革命”。多年来,他带领三元朱人不断创新突破,将大棚建设技术先后与中国农科院、山东农业大学等7个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挂钩,引进国内外26类420多个名优新品种,试验推广50多项种植新技术。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诚实守信模范等荣誉称号,2009年当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王永志 新华社发
王永志
事迹简介:王永志,男,汉族,中共党员,1932年11月生,辽宁昌图人,原总装备部某工程设计师、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他是我国“两弹一星”工程重要技术骨干,第二代远程战略导弹技术带头人,载人航天工程首任总设计师,先后参加和主持了多个火箭型号研制设计,为国防科技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和一等奖各2项,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何梁何利科学技术奖、军队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2005年被中央军委授予载人航天功勋科学家荣誉称号。
王传喜 新华社发
王传喜
事迹简介:王传喜,男,汉族,中共党员,1968年9月生,山东兰陵人,山东省兰陵县卞庄街道代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在他的带领下,经过20年的努力,代村由当初的落后村,一跃成为各业总产值28亿元、纯收入1.2亿元、村民人均纯收入6.8万元的先进村,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镇创建工作先进村镇”“中国美丽乡村”等称号。党的十九大代表,荣获时代楷模、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王有德 新华社发
王有德
事迹简介:王有德,男,回族,中共党员,1953年9月生,宁夏灵武人,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原党委书记、局长。他以坚韧的毅力和“宁肯掉下十斤肉,不让生态落了后”的拼搏干劲,团结带领白芨滩林场职工营造防风固沙林60多万亩,控制流沙近百万亩,在浩瀚的毛乌素沙漠边缘筑起了一道南北长61公里、东西宽30公里的绿色屏障,有效地阻止了毛乌素沙漠的南移和西扩,为生态保护作出了积极贡献。荣获改革先锋称号,2009年当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王伯祥 新华社发
王伯祥
事迹简介:王伯祥,男,汉族,中共党员,1943年2月生,山东寿光人,山东省潍坊市委原副书记、市长,原寿光县委书记。任寿光县委书记期间,发挥种植蔬菜传统优势,大力发展蔬菜批发市场,扶持冬暖式蔬菜大棚试验推广,改写了农业历史;提出“突破北部”战略,连续3年组织20万劳动力开发寿北,把占全县总面积60%的不毛之地变成全县的“粮仓”;主持上马一批重点项目,大胆启用优秀企业经营人才,较早实行企业股份制改造,使寿光工业总产值翻了三番,为进入全国百强县打下坚实基础。荣获改革先锋、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去年 8 月份,小米在十周年主题演讲上带来了小米 10 至尊纪念版手机,这是小米十年来最为自豪的一款旗舰手机,也是对高端旗舰市场的再一次突围。这款手机给笔者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极致的屏幕、出色的影像体验以及拉满的旗舰配置,让人挑不出任何毛病,甚至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这是小米诞生以来,堆料最猛、配置最强、体验最旗舰的小米手机,以至于笔者拿到小米 10 至尊纪念版后不禁产生疑惑 —— 小米 10 至尊纪念版都做成这样了,小米 11 至尊纪念版还能有升级空间吗?万万没想到,仅仅时隔半年时间,小米就带来了小米 11 Ultra 手机。
3 月 29 日,小米召开了春季新品发布会,由于此次新品实在是太多,小米不得不分成了两天两场进行。在发布会第一天,小米 11 Ultra 正式亮相,这是一款被小米官方称为「安卓之光」的高端旗舰,售价 5999 元起,首发 50 MP 的三星 GN2 超大底主摄,全焦段 8K,拥有 120 倍的潜望式长焦镜头(48MP、10 倍)以及 128° 超广角镜头(48MP),还配备了 dTOF,并拿到 DxOMark 影像 143 分再次霸榜单,堪称最强影像系统,以至于官方用“手机和相机的拐点之战”来形容这款新旗舰的影像实力。
当笔者第一次拿到这款手机时,脑海里只有俩字 —— 夸张,小米 11 Ultra 拥有着夸张的设计、夸张的参数以及夸张的性能配置,特别是机身背面那巨大的影像模组,令人过目难忘。不得不说这一次的小米 11 Ultra,在设计上足够大胆、足够个性,也确实做到了高端旗舰机在设计上所谓的「差异化」。
此次小米 11 Ultra 拥有陶瓷黑、陶瓷白、大理石纹特别版三种配色,IT之家拿到的是大理石纹特别版,这是一种非常富有想象力的配色,虽然这种大理石纹理由激光镂刻生成,但观感上和天然生成的大理石花纹并没有什么差别,以至于笔者刚开始还以为这块后壳是由整块大理石精密加工生成。大理石特别版同样采用了陶瓷加工,手感温润细腻,比传统的玻璃还要更柔和一些,同时浅白色的面板也不易留下指纹痕迹。
此次小米 11 Ultra 在细节上还有一处变化,就是原本的「MI」logo 换成了现在的「xiaomi」,字体比较圆润柔和一些,同时进行了银色的高光处理。
现在我们把目光移动到背面最吸睛、最夺目的影像模组上。
相信不少看到小米 11 Ultra 第一眼的IT之家不少老友们,都会联想到十年前的诺基亚 808 手机,小米 11 Ultra 和诺基亚 808 两款产品虽然在设计并不相同,但都采用了同样的设计思路 —— 用极为夸张的影像模组设计去强调产品顶级的影像力。小米 11 Ultra 的影像模组,在设计上可以称之为是“超越时代”的,模组面积几乎占据了手机背面的三分之一,拿在手里的时候有那么一瞬间更像是拿着一台可以打电话的相机。虽然影像模组巨大,但实际上只有三枚摄像头,每颗摄像头都是主摄级别,这一点我们放在后面具体介绍。
或许是为了让影像模组设计看起来更协调更匀称,或许是小米还有别的想法,在三枚主摄的右侧,还有一块 1.1 英寸的灵眸视窗,可以用来息屏显示,支持自定义图片、时间、天气、动图、主题、查看通知,支持消息提醒、健康提醒、音乐控制等等。
此外,进行拍照时小窗还能够与主屏等比例显示取景器实时预览,非常适合那些经常拍摄 vlog 的博主。更重要的是,配合这块屏幕的超低功耗,小米 11 Ultra 还带来了「荒野求生模式」,解决用户在极端场景下电量的燃眉之急。不过IT之家测试的版本估计尚未适配该功能,这里就不具体体验了。
看到小米 11 背面的这块小屏,有不少朋友会想到几年前魅族 Pro7 背面的那块智窗,智窗也算是魅族在智慧交互上的探索,只可惜生不逢时,发布在全面屏爆发前夕,最终以失败告终。而小米的这块屏幕,是在保证了出色交互、体验之外,更锦上添花的东西,换句话说,免费给你手机上装一个小屏幕,你要不要?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有了这块小屏幕,手机的可玩性也增加了,你可以自定义添加图片,什么影像联名的,只要你想,尽管往上图片 logo 就行。
一个影像模组上放了这么多东西,凸起也是理所当然的了,小米 11 Ultra 的后置影像模组凸起非常明显的,即便是戴上皮质保护壳,仍无法避免凸起。手机重量方面同样非常“Ultra”,小米 11 Ultra 机身尺寸为 164.3 x 74.6 x 8.38mm,同样没有离开 200g 俱乐部,234g 的机身重量拿在手中分量感十足,对于那些习惯了轻薄手机或者是娇小的妹子而言,234g 的重量可以说非常不友好了,但毕竟是“超大杯”选手,200g 之上的重量算是这些选手们的基本操作了,更何况小米 11 Ultra 这位选手内部还塞进了 5000mAh 大电池。
回到正面,小米 11 Ultra 这一次搭载了 6.81 英寸的挖孔四曲面全面屏,参数方面与小米 11 Pro 完全一致,这一点还是要点赞的,并没有因为定位不同导致配置缩水。
这块屏幕原生十亿色,拥有 20:9 3200×1440 WQHD+ 分辨率、120Hz 刷新率、最高 480Hz 触控采样率 、E4 发光材料 1700nit 峰值亮度 ,支持小米自研屏幕校准算法 ,JNCD≈0.38,△E≈0.41,同时还支持 DCI-P3 显示,支持 HDR10+ 和 杜比视界,通过了 SGS 低蓝光护眼认证、SGS 高速显示认证等等,在参数上几乎全部拉满,显示、色彩都让人挑不出毛病,如果非要“鸡蛋里面挑骨头”,可能不支持 LTPO 会让部分完美党感到遗憾,不过毕竟小米 11 Ultra 拥有 5000mAh 大电池,即便是不支持 LTPO 也无妨(LTPO 主要是在降低高刷功耗方面有有优势)。
在系统设置内,小米还提供了极为丰富的色彩风格选项,包括自适应、鲜艳模式、原色、高级模式,高级模式还提供了专业的参数供用户自定义设置。
小米 11 Ultra 采用了立体声扬声器设计,由哈曼卡顿专业调音,其中,顶部采用全新定制的更高规格 1014 扬声单元,底部升级为 1216P 超线性扬声单元,最大振幅达 0.8mm Max。
NFC、红外这两处配置就不多说了,毕竟这是小米手机的一贯优势。
小米 11 Ultra 这一次还引入了一项非常有实用性的配置,超薄指纹识别支持全新心率检测功能,打开小米健康 App,只需将手指轻轻按压在指纹模组识别区域,15 秒即可完成心率检测。
别看小米 11 Ultra 的影像模组巨大,实际上内部摄像头只有三颗,但个个都是主摄,包括 5000 万像素超大底定制主摄 GN2+4800 万像素 128° 超广角 +4800 万 120X 超长焦,三主摄系统完整覆盖 12—120mm 焦段。
小米 11 Ultra 超大底主摄是首发的三星 GN2,其感光元件尺寸高达 1/1.12 英寸,已经非常接近一英寸,这是目前手机领域最大的底,甚至和索尼黑卡有一拼。
三星 GN2 的单尺寸像素达到 1.4μm,四合一可达业界最大 2.8μm 融合超大像素,大底 + 超大像素,让小米 11 Ultra 拥有了无与伦比的感光能力。同时,镜头方面采用小米 10 至尊纪念版同样的 8P 镜头,f/1.95 光圈,支持 OIS 光学防抖,此次小米 11 Ultra 还带来了夜枭算法,在低至 0.02Lux 照度的极限暗光下依旧能显著提升画质。
三星 GN2
超广角和长焦则是我们熟悉的 IMX586,这也是小米的老朋友了,最早在小米 9 上就有搭载,别看 IMX586 稍有些年限了(其实也就两年),实际上用在超广角以及潜望镜上已经是绰绰有余,更何况小米对 IMX586 的打磨可谓了若指掌。笔者在这里也要多说一句,今年以来,搭载潜望式长焦的旗舰机不算多,如果你对手机长焦有需求的话,实际上可选的产品也就是几款,小米 11 Ultra 的优势不仅仅是搭载了潜望式长焦,更重要的是拿 IMX586 作为长焦的 cmos,这套长焦方案在此前的小米 10 至尊纪念版中已经得到了很好的验证。
此外,小米 11 Ultra 首发了全像素全向八核对焦功能,按照官方的说明,其每个感光像素竖向分割为两个二极管,每个像素都进行双目对焦,通过进一步将绿色像素分割为斜向,达到全像素全向八核对焦,增加了对多向纹理的对焦能力,大大提升了对焦性能。通过多点 ToF 对焦系统,通过最多 64 点测距实现更大范围的 61° 精准对焦。
小米 11 Ultra 同样带来了双原生 ISO Fusion 技术,这项技术在小米 10 至尊纪念版就有搭载,可利用双原生 ISO 分别成像两张,低原生 ISO 获得高光不过曝低噪点的照片,高原生 ISO 获得暗处细节丰富低噪点的照片,将两张照片合成为一张动态范围更大、宽容度更好、噪点控制优秀的超动态照片。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样张:
样张均有压缩,拍摄时默认 HDR 自动
得以与超大底的以及 2.8μm 融合超大像素的优势,小米 11 Ultra 有着异常强悍的夜景优势,在一些极暗的环境下,小米 11 Ultra 可以激发长达 5s 左右的夜枭模式,在这种肉眼几乎看不清楚的环境下,小米 11 Ultra 仍可以拍出有着不错画质表现的样张,堪比夜视仪。
同样得益于大底以及双原生 ISO Fusion 技术的优势,在大光比的环境下,小米 11 Ultra 有着非常出色的动态范围表现,如下图所示,拍摄样张时刚好中午,此时太阳躲在大楼的后面,小米 11 Ultra 此时拍摄的主摄样张,强光下楼顶的文字、栏杆等都能很好的还原。
同一场景下与 iPhone 12 mini 主摄(下图右侧)相比,小米 11 Ultra 画面亮度明显要更高一些,放大细节来看的话,小米 11 Ultra 的解析力和锐度明显要更出色。
来到室内近景,小米 11 Ultra 此时的色彩饱和度要更高一些,有一种冷艳风格。iPhone12 Mini 的观感要更加真实。
大底还带来了更浅的景深,小米 11 Ultra 甚至不需要特意贴近拍摄主体,就可拍出背景虚化自然的照片,观感上要比 iPhone 12 mini 更有层次感。
▲主摄(室外微距)
▲主摄(室内灯光)
▲主摄(运动抓拍)
和所有的大底手机一样,小米 11 Ultra 在拍摄平面文字时同样会出现边缘模糊的现象,也别慌,打开超微距就可解决问题。
小米 11 Ultra 超广角样张最明显的优势,是相较于市面上其它手机的超广角,小米 11 Ultra 的超广角镜头更广,128° 能拍摄到的内容更多,同时,主摄和超广角主摄也有不错的色彩一致性表现。
这枚超广角无论是解析力还是色彩还原、动态范围都有着非常旗舰的表现,但也不能否认,或许是超广角范围太大的原因,在拍摄一些笔直的楼宇的时候(比如下文夜景样张),边缘部分难免会出现一些明显带有弧度的畸变,如果这枚镜头能用上自由曲面镜头的话,体验显然会更出色一些。
▲超广角
▲主摄
5X 潜望式光学变焦,是小米 11 Ultra 上笔者最喜欢的一枚镜头,原因也很简单:今年不少旗舰机因为种种原因已经放弃了“潜望镜”,旗舰机没有潜望镜,确实差点意思。小米 11 Ultra 不仅没有砍掉潜望,还依旧用上了 4800 万像素的 IMX586 传感器,支持等效 10 倍光学变焦(5 倍光学变焦)、最大 120 倍数字变焦,可以说将 5X 潜望长焦的实力全部拉满了。
小米 11 Ultra 上的这枚潜望长焦,在光线良好的情况下,有着极致出色的锐度和解析力表现,即便是将 5X、10X 的光变样张局部再放大,细节依旧锐利清晰,非常出色。同样,5X 潜望长焦有着天然的构图优势,如果你像笔者一样不怎么会拍照,通过小米 11 Ultra 的 5X 潜望长焦或许会爱上摄影。
▲5X 长焦
▲5X 长焦
夜拍方面,小米 11 Ultra 给人的第一观感就是画面足够通透、亮度充足,画面纯净度也很高。
很有意思的是,在一些天色渐黑的傍晚环境下,同时出现大片天空面积的时候,小米 11 Ultra 拍摄的样张会呈现出一种非常讨人喜欢的深蓝色,白平衡有些偏蓝,像是加了一层滤镜,色彩虽说有些不太真实,但真的非常讨好眼球,很适合朋友圈发图。这一点在此前小米 10 至尊纪念版的评测中,IT之家同样有提到过,看样子是同样的算法所致。
▲主摄
在灯光稀少的弱光环境下,小米 11 Ultra 会自动激发 2s 夜景算法,手持 2s 左右就能拍摄出亮度远高于肉圆所见的样张,同时画面的色彩、锐度都有着不错的表现。
在体验上,小米 11 Ultra 也有一点不完美的地方,就是拍照时快门会有迟滞,这种感觉让笔者想起了此前首发一亿像素的小米 CC9 Pro,点击拍照按钮之后“迟钝”半秒左右快门才有响应,当然这一点也不用担心,后期小米通过固件升级会得到改善。
在影像拍摄方面,小米 11 Ultra 的三个后置摄像头每一颗都能拍摄 8K 24fps 视频,GN2 更支持 8K 24fps HDR10 录制,三颗镜头都能实现更极致的画面表现。此外,小米 11 Ultra 还支持全链路 HDR10+,可以拍摄和显示更广泛的色彩范围和对比度。
在配置方面,小米 11 Ultra 一次性全部拉满,该有的一个不缺,什么满血版 LPDDR5 3200MHz 、UFS 3.1、骁龙 888,又什么 X 轴线性马达、5000mAh 硅氧负极电池、有线无线双 67W 闪充、IP68 防水... 总之你想要的,小米 11 Ultra 都有。
跑分这里就不多作说明了,直接上图大家简单了解即可:
小米 11 Ultra 全球首发硅氧负极超级快充电池(5000mAh ),有线无线快充均为 67W,官方表示 36 分钟均可充满,同时支持 10W 反向无线充电功能。
小米 11 Ultra 虽然重量达到了 200g 之上,但机身厚度仅为 8.38mm,更何况小米 11 Ultra 的电池容量达到了 5000mAh。这主要是采用了硅氧负极超级快充电池的原因,该电池搭载「第二代」纳米硅氧技术负极电芯,电池能量密度有望做到 1000Wh/L,采用纳米硅颗粒表面预补锂技术,简单来说,就是同样的体积可以做到更大大容量。充电测试中,小米 11 Ultra 充满 100% 共耗时 38 分钟,完全充满用时 40 分钟,对于一款拥有 5000mAh 的手机来说,这个速度已经非常出色。
因为小米 11 Ultra 和小米 11 Pro 在配置上完全一致,游戏方面我们通过小编 @如舟在小米 11 Pro 实测的《原神》数据进行简单演示:
最高画质、最高帧率《原神》30 分钟,游戏场景选择“完成日常任务,下下副本,清清体力”,小米 11 Pro 获得了 54.7fps 平均帧,平均功率为 6.1w。
考虑到《原神》本身比较吃配置,因此小米 11 Pro 的游戏帧率表现可以说非常出色了,更出色的还是它的散热表现,30 分钟的游戏 CPU 核心平均温度仅为 51.4°C。这得益于小米 11 超大杯系列全球首发了全相变散热技术,可以在固、液、气三态往复循环变化中使核心热量能够快速导出,毕竟更出色的温控意味着更持久的性能输出。
时间原因,小米 11 Ultra 还有很多没来得及测试的地方,关心这款产品的朋友也别着急,后续有时间IT之家将围绕续航、充电、游戏等场景进行更为详细的专项测试。
小米 11 Ultra 是一款几乎让人挑不出任何毛病的旗舰手机,即便是它拥有 234g 的惊人重量,但当我亲身感受到它那夸张的影像模组、三主摄系统、出色的屏幕、巅峰的配置性能以及仅 5999 元起的价格时,重量这个问题已经不算是问题了。
小米 11 Ultra 在设计、体验、性能上足够的「Ultra」,是一款体验足够水桶的旗舰机,是一款堆料相当凶猛的旗舰机,甚至毫不夸张的说,在整个 2021 年上半年,这款产品都难逢棋手,没有人比小米更懂「安卓之光」。
从小米 10 开始,小米在高端市场市场的份额越来越多,也带动着小米手机整体销量的快速成长。在笔者看来,小米 11 Ultra 在定价方面还是略显谨慎了一些,毕竟小米 11 Ultra 是提升价位的绝好机会,当然,小米把这个机会留给了更高端的小米 MIX,3 月 30 日晚间,这款产品将正式发布,期待小米又会带来怎样的体验吧!
维修师傅服务态度很好,快速的解决了问题,维修速度很快很专业
不知道是因为什么原因,师傅上门来给我检查了,告诉我了是什么原因,什么问题,然后我就让他修了,修理的很好,价格收费什么的也很合理
师傅服务态度很好,按约定好的时间很准时到了,维修很专业,一会儿功夫就给修好了,现在终于可以正常运作了
师父上门维修特别快,很仔细很认真,工作态度端正,而且其他问题也能帮忙处理没有收其他费用很满意
预约了师傅马上来上门来了,费用还是可以接受的,师傅态度做事不错
有专业的技术的人员,都拥有专业的培训,服务质量好,态度满意,价格合理
收费合理,师傅上门准时。态度挺好
找了师傅上门,检查后说是线路故障了,换了一下,半个小时就修好了,很专业
下单后师傅很快就联系我了,跟师傅电话聊好价格就上门了,换了显示面板、目前没有再继续乱响。
已修好,师傅服务周到,态度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