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时间:2024-07-21 13:55:06•浏览次数:135
《念念平安》,作者:苏枕书,版本:湖南文艺出版社 2024年1月
永如晤好
嘉庐君:
收到你的来信很高兴。早川同学与我年纪相仿,《潇湘水云》是他看着琴谱弹的,《广陵散》确是节本。弹《秋风辞》时没有唱歌,他请我唱——但我不会,只会《阳关三叠》《凤求凰》之类,还是跟唱片胡乱学的,根本靠不住。他小声表示:“送别曲不轻易弹。至于《凤求凰》,这个也不能随便弹。”于是当下一笑而罢。他还自创了一首琴曲,配有琴歌,可惜我记不下来,下次见面再向他请教。
早川同学的信写得很好,古风盎然,并不纯是掉书袋,我不会写这样文采斐然的信,很惭愧。好在一来二去熟了,行文也逐渐随意。提到书信,近来读到几封有趣的明人尺牍,讲给你听。
有一则,是李开先给友人的政坛小道消息:“内首久不出, 阁臣及广之大老有动摇本堂之意,所赖者朝廷明圣,毕竟徒费心力也。附及之,付火。”可是收信人居然没有烧掉,还流传至今。李开先行草很漂亮,也许收信人当墨宝收藏了吧,只是不知李自己如何想。
又李东阳给好友茶陵派诗人杨一清书云:“鲜鹿一肩,奉供午饭。此非咄嗟可办者,故昨夜不能设也。呵呵。东阳再拜。” 想起你昨日“拆宋琴煮野鸡”之戏言,一笑。明初鹿肉还没有如晚明时一般流行,这一肩鲜肉大概很稀罕。看明人宋诩《竹屿山房杂部》,卷三提及鹿肉烤炙之法:“用肉㱟二三寸长,微薄轩, 以葱、地椒、花椒、莳萝、盐、酒少腌,置铁床上,傅炼火中炙,再浥汁,再炙之,俟香透彻为度。”跟现在的铁网烤肉一个样。
你知道,奈良的鹿很有名,各处怡然散步,欣欣向人讨要鹿饼,游人非常喜欢。而近年鹿群繁殖过快,几乎到了扰民的地步:粪便多、喜结群、性狡黠,常到郊区破坏农作物。于是有人提出不如杀一些来吃,当然遭到反对。其实奈良的鹿每年都有一部分供食用,在某些低调的商铺就能买到冷冻鹿肉,据说和牛肉味道差别不大——我只吃过鹿肉咖喱,已经煮化,没有尝出特别的味道。北京南郊有麋鹿苑,往年常去游玩。那些鹿不似奈良的鹿那样亲人,很警觉,只能远观。
有一段时间,我很不喜欢文字交流时用“呵呵”二字,认为意义不明,态度暧昧,不如“哈哈”“嘿嘿”更明确。当时就被朋友数落,举了一堆古人用例,可是古人用例的词义到现在发生了改变,不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吗?
又谢迁一书,也提及食物:“家雁两掌、豚肩一方、山果二合、官酝一尊。”很喜欢书信里这些有香气有温度的内容。比如字字美味的《韭花帖》,又比如“奉橘三百枚,霜未降,未可多得”。
又唐寅致祝允明一书:“闻今日执事有事,恐不能尽一日之欢。明日乞早降,望赐准允,可约诸白菜也。”(今藏上海博物馆) 清人汪绎曾狎二美伶,见堂上所挂沈周芭蕉图,错呼白菜。时人戏称双白菜。方苞大加规谏,汪绎很不高兴,自署门上曰:“双双白菜,终日到书堂。”不过唐寅的“约诸白菜”用了什么典故,又或是什么暗语、谑语,我实在不知道。如果你有答案,请一定告诉我。
男子尺牍固不在少数,且形成了固定的文体,被看成性灵之作;而女子书简原本不多,湮灭亦夥,是故《历代名媛书简》等编虽多不可信,也弥足可珍。明人吴柏的《寄父书》,讲种花,在多数讨论诗词文章的女子书信中尤觉难得:
所赐花子,想纸厚不通风气,下种生机索然。尝见右军帖中,谓百果之子,须盛以布囊。古人之见,信不诬也。父所索麒麟蕉,一名文殊兰,花如佛指诀,子可为念珠,彼人珍惜之甚,乞得数子,春寒出稀,加以霉雨浸伤,仅存一本。开花时女正归宁,子俱为人取去,此种遂失,俟觅得寄来。
屈大均《广东新语》亦载文殊兰 :“叶长四五尺,大二三寸而厚,花如玉簪,如百合,而长大。色白,甚香。夏间始开。” 曾在和歌山海边见过石隙里丛生的文殊兰,人不以为珍;麒麟蕉的名字,我也是读吴柏这通信才知道。
又李渔之女李淑昭致钱夫人书:“鲜蟹一筐,家君自苕川寄归者,特贡吾妹一箸之需。想持螯把盏时,定多一番佳咏。”亦得古人风韵。
还有吴芬如的与姊书,虽也多四字句,但内容亲切可爱:“玉枢丹佩,当午所制,可祛百邪。承惠艾虎,致绅不忘。女兄弟相见甚难,被服之在躬,永如晤好。”收到艾虎,报以丹佩,“相见甚难”,“永如晤好”,是女子情谊的深情写照,也是尺牍承载的无限寄托。
一入秋冬,每日听到的救护车声更多了。城里老人多,秋冬总是难熬。有时候半夜,窗外呼啸过急忙的一辆,难免感到担忧,为世上不可知的生老病死。红叶季又到了,理应出门游赏,可惜我每年总有这样那样的理由不得畅游。希望秋天等我一程,待忙完琐事,很想去东福寺看一看。那儿的红叶太有名,每年新闻都说许多人参观,挤得通天桥水泄不通,唬得我连年错过。月底有朋友到京都,或可将你的著作带来,当面交给早川同学。
松如
十月初六,小雪前四日,气温在六到十度间
无名的它
嘉庐君:
见信好。
夏目漱石有一篇随笔《猫之墓》,主人公是《我是猫》的原型,一只瘦弱的花猫,漱石的妻子镜子对它很冷淡。这只没有名字的猫后来死去了,有一只很小的墓冢,墓牌上有漱石的俳句:“在此之下,无有闪电起来的夜晚吧。”该如何理解这一句?不少解说都认为“闪电”譬喻猫的眼睛与灵动的身姿,猫已死去,闪电不复起来。集英社版《漱石文学全集》别卷之《漱石研究年表》载有这只猫的两则资料:明治四十一年(1908)9月13日,夜,《我是猫》的猫死去。9月14日,发布《我是猫》的猫的死亡通知(明信片四周涂黑,寄给亲近的诸位门生:小宫丰隆、铃木三重吉、 松根东洋城、野上丰一郎等人)。因衰老而死在储物间的炉灶上。
镜子夫人将死去的猫装入盛放橘子的纸箱,埋在漱石山房北侧庭中。并找来长方木料,请漱石写点什么。于是墓牌正面写上“猫之墓”,背面是“在此之下,无有闪电起来的夜晚吧。漱石”。每月忌日,镜子夫人会供上一片鲑鱼和一碗紫菜鲣鱼屑拌饭。此猫从千驮木搬家到西片町,又到早稻田南町,没有名字。十三回 忌时,镜子夫人为它建造了九重供养石塔。
岩波书店版、角川书店版《漱石全集》均录有漱石寄出的《猫的死亡通知》:
九月十四日,周一,中午十二点至午后一点,牛込区早稻田南町七番地寄出。敝处病猫沉疴日久,疗养不善,昨夜不知何时于储物间灶台上逝去。葬仪托车夫代理,装箱埋于内庭。但主人因书写《三四郎》而不能出席。以上。
《我是猫》里的那位,最后则是喝醉了跌到水缸里,“浮在水面上,浑身酸软无力。挣扎着,竭尽全力想爬出去。可缸壁太滑,看来是爬不出去,只能永远漂在水上了......我死了,我一直连名字都没有”。
漱石在早稻田的旧家已毁于战火,而猫之墓小小的九重石塔竟神奇地幸免于难,作为“新宿区文化财产”保存至今,一旁指示牌写着:小说《我是猫》主人公三花猫之墓。
早稻田南町,夏目漱石亡猫供养塔,战后修复。
这只生前无名、不曾受到许多重视的猫,死后不但有供人凭吊之所,还成为日本文学史上最有名的猫。漱石那篇随笔意思冷淡,和明信片上写的一样,而结尾却余味不尽,很喜欢谢六逸的翻译:
在墓标的左右,供着一对玻璃瓶,里面插满许多的萩花。用茶碗盛着水,放在墓前。花与水,每天都换着的。到第三天黄昏时,满四岁的女孩子单独一个人——我这时是从书斋的窗子看见的——单独一个人,走到墓前,看着那白木的棒,有一些工夫,便把手里拿着的玩具的杓,去酌那供猫的茶碗里的水喝了。这事不止一次。浸着落下来的萩花的水的余沥,在静寂的夕暮之中,几次地润湿了爱子的小咽喉。
不由想起吉田寮的一只三花猫——从前跟你讲过吉田寮的故事,那里生活着许多动物,鸡、兔子、鸵鸟、山羊、孔雀......旧木楼里栖居着几十只猫,每天晚上都聚在墙头开会。有同学住在那里的二楼,一年费用极低廉。去她家玩时,认识了楼道里一只很清秀的三花猫,不怎么怕人,见我呼唤,会无声地上前,温柔 舔舐我的掌心,任我抱在怀里挠它细瘦的脖子,眼睛眯成一线,很受用的神色。那时它似乎还有主人,走廊里有它小小的饭碗。暑假前去时,发现它瘦成一把骨头,蹲在窗前,十分可怜。小小的饭碗里没有食物,据说它的主人毕业了。本来吉田寮里的动物也没有固定的主人,不过彼此相处,互相关照而已。同学说,它身体不好,没什么竞争力,楼里的大猫都欺负它,恐怕活不长。我曾买去几只罐头,码在旧楼的过道里,贴了纸条,请楼里人记得喂它。开了只给它吃,它细细抿着,只吃了一小半,就歇在那里。
京都街巷常见到猫咪。
等我放春假回来,想着去看看它,罐头和猫都不在了。倒是在宿舍传达室前的小桌上,看到了它的照片,前面供着香烛和水果——猫也不吃这些。桌上有手写的字条:“无名的它,已然往生。若怜惜它曾经的身影,可燃一炷清香。”旁边是一盒线香,一只打火机。默默燃了一支线香,生前的冷落与死后的郑重,想来非常无情,这就是很纯粹的日本的情绪。偶然读到清人金玉冈一首《咏雀儿墓》,前四句很好:“小草萋萋苦竹根,可怜于此葬啼魂。蹴馀红树枝头颤,踏过苍苔字有痕。”我读的诗文少,总觉得这样凭吊小生灵的作品在我国传统诗文集里没有那么常见,因而一并抄给你。
松如
二月初七,时近春分
风闻亲见
嘉庐君:
见信好。
此刻在摇晃的公交车内给你写信。上周有几天气温回升,空气潮润,仿佛秋初,远山氤着蒙蒙水汽,近处山中一株枫树颜色重叠,格外明丽动人。山中到处开着茶梅与柊花,林下水仙也开了。吉田山中的茶室外新换了青竹栏杆,与草珊瑚的鲜红果实相配,已有新年的意味。这两日终于降温,日夜刮大风,树叶纷飞的响动仿佛下雨。窗前的山桐子今年果实大减,鸟也不太来,一年光阴到此,流逝得真快。
今年年初,曾打算写博物学的题目,办了府立植物园的年卡,不料很快就因疫病形势严峻而闭园。后来重新开园,学校又太忙,至今总共只去了两回,计划中的持续记录与观察并未实现。南通如今也有植物园,自然是大好的事。母亲与她的朋友好像常去,我在她日记里读到过。看她们的照片,曾觉得有些布展和摆设大俗,不过只要植物蓊郁葱茏,自然也会冲淡人工的做作。日本园艺界也有很多特俗的趣味,比如秋季的“菊人形”,以盛开的菊花叠出各种人物造型,又或者巨大的心形,总是大受欢迎。
我喜爱植物,最初来自母亲的影响。小时候非常喜欢看她的植物学教材与盆景杂志,每以记住一些拗口的植物名为乐。今后若有了院子,想多种些喜欢的植物,不知你旧家的小园经营得如何?我也很想种一株牡丹。
京都府立植物园的蜂斗菜。
今年九月之后不再用微博,耳目清净了许多,实在有益身心。因而近来叠石桥的事件,我初时全然不知。听从周提起,我既不意外,也不为故乡出了这样的新闻而觉得格外耻辱。我们经历的新闻并不少,为何非要等上了所谓的热搜才大惊小怪起来?某处出现了不好的事,被别人说了,辩白一句“只是意外,也是有好人的”,则毫无意义。想来你与我感受相似,只是你身在其中,或者又有不同。不过感到耻辱总是好的,被外人看到了自己的短处,免去今后重蹈覆辙。仍在意别人的眼光,也可见我们的自信还没有膨胀到不可救药的地步。
续写此信,是两日后清晨的通勤途中。比平常早十分钟出门,天还没有亮。行至木津川,东面天上微露绯红轻紫的曙色,汀渚水雾缭绕,这幽寂的瞬间,我第一次见到。行在途中,最喜欢观察偶遇的河川。搭阪急会路过桂川,搭京阪则路过淀川与木津川。桂川也很美,近来芦苇枯白,常有鹭鸟伫立其中。不过搭阪急总在正午时分,天光大亮,不似朦胧幻梦的晨昏那般如在画中。
下周过后就要冬假了,身心早开始预演休息的节奏。我一向避世,离热闹很远,你可以放心。只是时近岁末,非常想出去旅行。往年总在冬天频繁去韩国,以至于北风起来,就开始想念暖烘烘的地炕、甘甜的浊酒、肖似我国北方的山肌与松林、烤肉架下橘红的炭火。大概在京都待得太久,早失了旅人心境,唯独去外地和陌生的异国才觉得轻松。真想在韩国待上一年半载,但愿那样的机会到来前,我的韩语能稍稍利索些。
然而岁末年初恐怕很忙,旅行很不现实。二三月学校放假,倒是很想去长崎看看。还想去一趟神户,市立中央图书馆有吉川文库,吉川幸次郎比较有价值的旧藏都在那里。我查到吉川文库旧藏的一种《听松楼遗稿》,说卷末附有钱仪吉诗歌,此前所用网上公开的中山大学藏本并没有这部分(《清代闺秀集丛刊》收 入的版本卷末有附入),颇想看个究竟。很想好好做一番陈尔士、钱仪吉的题目,奈何钱家很多资料都藏于南图或上图,这两处非得去馆内才能看,眼下隔绝的情形,自然不可能看到,昨天还看到上图避疫闭馆的消息。近来国图公开了很多资料,令人感激。其他图书馆若也能如此,那该多么好,付费也非常乐意。也想去看看他们曾经生活过的浙北,虽然亲去了也未必能找出什么文献;但若不亲眼见了那里的天色,落笔总有不安。张爱玲说她作小说不会虚构,非要亲眼见了某地风景才能写。我虽不是写小说,心情倒是一样,光凭照片与地图完全不能满足。不可再说了,因为又开始想念故乡。
已快到站,我先写到这里。又是一封短信,我回得快,也盼你多多来信。
松如
辛丑冬至前五日
琴台邂逅
嘉庐君:
此刻窗外细雨潺潺,还有一个多钟头就要上网课。上周本地经历了连日近四十摄氏度的高温,刚刚宣布出梅。昨天终于开始下雨,好像梅雨重来。转眼搬到新家已近半年,从周到此也有一个多月,眼下终于习惯家里多了一个人。上周一去姬路的兵库县立大学上了一节“特殊讲义”,命题是本地历史中的国际交流。我想拣自己喜欢的书籍史讲,但查起来发现姬路藩过去印的书很少,最有名的是藩校好古堂翻刻的味经堂刊严粲《诗辑》,这才想到去找找跟姬路有点渊源的学者文集。
国立公文书馆藏姬路藩藩校翻刻味经堂本《诗辑》封面。
姬路藩历代藩主几经易姓,变动频仍,直到1749年酒井忠恭入封,才进入了比较稳定的时期。酒井家统治姬路直至幕末,始终效忠德川幕府。在明治初年旧幕府军与新政府军发起的伏见鸟羽之战中,姬路藩军属于旧幕府军阵营,负责压阵。但还没来得及上战场,旧幕府军就已大败。被目为“朝敌”的姬路藩不久 向明治政府宣布投降,交还领地与兵权。就这样,姬路藩成了姬路县,再往后并入兵库县,保留姬路市的行政区划。
1903 年张謇赴日调查实业,曾关注过姬路的盐业,归途特地从神户搭火车至姬路,“复至五良右卫门町访改良盐釜人井上总兵卫及大野町铸釜人尾上久三郎”,详记盐釜尺寸、工价、出品 成色等项。井上总兵卫是日本盐业史上留下名字的人物,开发改良了熬盐的铁釜,当时称为“井上式”。 尾上久三郎是姬路的铸造名家,神户宝积山能福寺巨大的佛像就出于他之手——现存的这尊是三十年前新铸,从前的那尊则在太平洋战争末期被拆掉,当金属被国家回收掉了。张謇在姬路留宿一晚,住在“堀田旅馆”,这家旅馆今亦不存,据说当年在姬路站附近。
这是我第二次去姬路,之前是2016年夏末跟研究室的同学去小豆岛合宿,回来时绕道去姬路。那也是酷暑天,一行人从姬路港登岸,搭公交车去看刚刚结束大修的、白得耀眼的姬路城。刚刚想起,2013年初春,也在信里跟你提过这“白鹭之城”,当时觉得大修遥遥无期,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登城,一晃竟过去这么 多年。
找文集用的是笨办法,先看藩学都请过哪些老师,有名的赖山阳已有很多人提过,不太容易有新材料。就这样遇到了一个叫诸葛琴台的学者,他生在18世纪中后期至19世纪初,故乡在栃木县的那须町,曾任日光轮王寺宫侍读,后来做过姬路藩的儒臣。他名字叫蠡,字君测,精通度量衡,琴台是他的号。国立国会图书馆有他的诗文集抄本,先是翻到三首《月下弹琴》,还不能确定是不是古琴。读到给你的那首《中秋后一夕,听杉本樗园弹琴于成岛邦之宅,有此寄》,方知不差。我也翻到了岸边先生书中记录樗园的条目,原来樗园是幕府侍医,曾被派去陪侍到轮王寺出家的公澄法亲王,那么与担任侍读的琴台必然相识。“唯凭高阁临流水,几曲清音入月光”,不知道琴台自己会不会弹琴?国立国会图书馆有《樗园诗稿》,只有三十多纸,可惜未见有与琴台往来的句子。又见一首《夏日弹琴得十二文》:“独蹲床下操南薰,绿树风来暑气分。无那钟期舍吾去,高山流水好谁闻。”看来他应该会弹琴。
他有几首诗咏本土风物,水平如何且不论,好在纯粹写实,比如《过炙鳗铺》,讲烤鳗鱼:
众鱼潜椭桶,炭火总如丹。割借屠龙巧,炙从摇扇干。灌酱甘若蜜,涨腻臭如丹。客有秦人嗜,相携与我餐。
又如《雨中杜若》,不是“山中人兮芳杜若”的杜若,而是 一种鸢尾,日本又叫燕子花:
池头杜若秀,雨发数千茎。素缟穿银缕,紫罗包水晶。夺冬花故艳,抽绿叶犹倾。繁露珠先散,微风香自生。草舍染霞色,水似浣纱清。已掠齐侯袂,翻存燕子名。在郎叹旅服,屈子寄离情。漫欲沾裳折,山鹃骇耳鸣。
“在郎”即平安时代的贵族在原业平,他在旅中留下过一首著名的《燕子花》,与屈原《九歌》的典故相对,虽然所指不是同一种植物,但毕竟同名,倒也精致。生于栃木的儒者,果然去过足利学校,有一首《观足利旧学》,可惜不见提一句山井鼎:
南乐人文盛,东毛校学存。相传野篁氏,夙入圣人门。流落三迁日,经营六艺园。子衿新钻仰,壁水辟乾坤。浸匮箕裘业,谁探洙泗源。纵吾为木铎,难使泮宫繁。
有一首《送清贾客发长崎浦归南京》,末句云“请卿回国能相诰,邹鲁文章在大东”,虽不知前后语境,但这种文化自信的确从十八世纪起就屡见于日人文章。
诗文集里有不少奉和姬路藩三代藩主酒井忠道的诗,忠道长于诗文,亦擅书法,有文集存世。一番搜寻,总算有了讲义的内容。早听说现在日本大学生对这些话题没什么兴趣,总嫌汉字太多,好在事实上没有睡倒一大片。
学校附近有一座天台宗寺院,曰书写山圆教寺,很多电影都 在那里取过景,一直想去看看。然而次日有课,只得匆忙搭新干线回京都。暮色如海水一般涨起来,天地都在无穷的水蓝色里。山边一点璀璨的余晖,映在水镜一样的农田中。邻座一位老奶奶很自然地开始闲谈,说自己从九州乡下来,在大分换了一趟车, 现在是去大阪看孩子,已经三年没见了。自己出生在濑户内海的一座小岛上,远远地嫁到九州乡下去,如今故乡的方言都不大会讲了。“哦!大阪快到了,我先下车,谢谢你听我唠叨这些。祝你开心!”我喜欢这番突如其来的话,让我尝到了久违的旅行的滋味。
写完这封信,中间隔了网课和午后的工作,此刻暮色沉落,雨已停了,又一天将要过去。先写到这里,什么时候能收到回信呢?
松如
荷月初六
原文作者/苏枕书
摘编/张进
编辑/张进
导语校对/赵琳
消费监督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赋予消费消费者协会的职责,2018年市消费者协会针对消费投诉的热点,将家装家居和物业服务行业作为消费监督的重点,组织开展了消费监督调查,通过发放调查问卷、聘请专业调查公司调查、联合媒体明查暗访和微信评测等多管齐下的方法,消费监督对象涉及全市174个小区物业公司的69家物业管理公司、1202个家装家居装璜品牌和1193个经营主体。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来临之际,现予公布在本次消费监督活动中涌现出来的消费者高满意度单位和品牌,以及消费者不满意度高的单位和品牌,以方便广大消费者选择商品和服务。
(※ 本发布中各单位和品牌的排名不分先后)
物业服务
群众满意度高的小区
江中世纪城
御锦馨河城
中交美庐城(开发区)
城北街道碧桂园
金科世界城
都市华庭南区
银座花园
学府御园------如皋港
江风海韵(长江镇)
丰泽怡园
翠湖苑
龙新.九龙湾(白蒲)
鑫品佳园
滨江花苑(江安镇)
龙游御境
如歌花苑
中央商务区(安置区)
群众满意度低的小区
海阳星苑
蓝湾景天
新都国际
文峰城市广场(宁荣新城)
万豪臻品
金地城邦
惠政新村A
学府雅居
颐园2区
益多花园(江安)
上海新城
家装家居
群众满意度高的家装、家居品牌
类别品牌装饰公司美星装饰星艺装饰LF高端设计大地装饰有度装饰金螳螂装饰
厨电老板电器林内热水器华帝厨电方太厨电
橱柜金牌厨柜欧派橱柜志邦橱柜
卫浴恒洁卫浴九牧卫浴法恩莎卫浴浪鲸卫浴吉事多卫浴TOTO智能卫浴
瓷砖诺贝尔瓷砖道格拉斯瓷砖马可波罗瓷砖斯米克瓷砖LD陶瓷
地板大自然地板久盛地板汉诺地板圣象地板安信地板
木门润成创展木门梦天木门TATA木门开洋木门尚品本色
吊顶奥普集成吊顶奥华集成吊顶奇力吊顶
防盗门雅帝乐法兰帝盼盼防盗门
窗帘如鱼得水伊莎莱志达金典世家
墙纸墙布米素壁纸米兰壁纸天衣无缝墙布汇明墙布
门窗派雅门窗一米阳光门窗新豪轩门窗皇派门窗
定制家居索菲亚全屋定制欧派衣柜
移门雷拓芝麻开门
空调格力空调大金空调三菱电机
淋浴房玫瑰岛德立
晾衣架好太太晾衣架晾霸
床垫慕思寝具CBD家居梦百合床垫
石材和发玉石美好石材
智能家居中影智能影音博云智能家居
家具皇朝傢俬顾家家居芝华仕头等舱沙发美克.ART
电器西门子德力西史密斯
地暖德国博世德国威能
硅藻泥绿森林硅藻泥
艺术壁材菲玛艺术墙面
灯具雷士照明欧普照明钜豪照明
红木家具怡木老东阳年年红羽珀红木
集成灶美大集成灶亿田集成灶
板材兔宝宝板材大王椰板材
油漆立邦多乐士
在北京住久了的我们,经常想不出来可以去哪玩儿。每次朋友来京,陪逛的地方无非故宫、天坛、雍和宫、前门、南锣鼓巷、各大博物馆、798……长安街数不清走了多少遍,南锣的吉事果早已经吃到厌。走马观花式的游览,自然难以留下记忆,也许,我们需要换一种玩法。比如,和四九城的历史,来一场对话?
在《北京文学地图》中,作者王苗寻访了多位书写北京的作家故居,北京,这座我们熟悉又陌生的城市,在这些作家的笔下呈现了不同的侧面,而这些侧面又与作家本人的生平互相指涉。从民国时期穿街走巷的叫卖声,到今天阻挡不住的车鸣阵阵,都是历史在这座城市的肌理中留下的回响。
南柳巷——林海音
西城区南柳巷40号
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
可是,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
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
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看见冬日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听见缓慢悦耳的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
——林海音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在寻找林海音故居的路上,脑海中一直回响着电影《城南旧事》的主题曲——童声稚纯、珠玉琅琅的《送别》。
旋律悠扬、略带着几分凄婉,由民国著名雅士李叔同先生填词的这首歌,经电影《城南旧事》的推介而迅速传遍大江南北,也成为极具民国气质和精神意蕴的一首歌。
伴随着《送别》,电影《城南旧事》中一幕幕充满诗意的红尘画卷缓缓进入我们的眼帘:破败的北京城门,衣衫褴褛的人们,滞缓行走的骆驼,街头叫卖的小贩……站在“城南旧事”发生的这个地方,“旧事”却早已化灰化烟。
其实林海音的故居并不难找,正如林海音在自传《家住书坊边》一节中所说的那样,她在北京的住处大都在琉璃厂范围内。以琉璃厂为中心,步行一个小时之内,就能走遍她昔日几乎所有的家。
《家住书坊边》,作者:林海音,版本:江苏文艺出版社,2015年9月
《城南旧事》中的小英子是个说话带着闽南口音、被秀贞的妈妈取笑为“小南蛮子”的外乡人,诚如林海音真实的经历。林海音祖上是从广东蕉岭迁到台湾的客家人,曾祖及祖父几代在台湾当地很有名望。到了她的父亲林焕文这一代,仍旧是书香之家。林焕文不仅日语好,还有着丰厚的国学功底,是个风度翩翩的教书先生。他先是到日本做生意,后来又回到台湾。林海音的祖父是个很有骨气的怀念故国的老派儒生,他不愿意后代在日本的统治下受教育、长大,便鼓励儿子林焕文投奔大陆,也正是如此,林海音一家和叔叔一家都先后来到北京谋生。
与凌叔华、林徽因、冰心那样的京城富贵朱门比起来,父亲具有稳定收入的林家顶多算是一个小康水平的家庭。这样的家庭一旦遭到重大变故,就会造成毁灭性的后果。正如《城南旧事》中所写,爸爸生病去世了,小英子的童年也结束了,夹竹桃枯了,小石榴谢了,童年的诗意与美好都烟消云散,等待小英子的是冰冷实际的生活和不可避免的突然长大。
《城南旧事》中的小英子
林海音童年生活虽然并不是十全十美,但也充满父母与家人的温情和关爱,作为家中长女,她的性格中又有宝贵的独立坚强、勇敢承担的特质。父亲去世后,与庸懦的母亲比起来,小女孩林海音更像是整个家的主心骨,是弟弟妹妹们信任和依赖的对象。
或许正因为林海音心性的宽容和精神的富足,小说《城南旧事》的底色是充满温暖、人情和诗意的,这里有着恋爱失败、孩子又被抱走的疯子秀贞的悲哀;有着整日被养父养母毒打的孤儿妞儿的眼泪;有着为了供优秀的弟弟读书而不惜偷窃的小偷的心酸;有着丈夫不争气、儿子溺水而亡的宋妈的无奈……不过更有着纯真的友谊、温暖的亲情、无邪的欢笑和向上向善的力量。穿街走巷的小贩的叫卖声是那样动听,灯红酒绿的大街是那样热闹,即使狭窄小巷里飞舞的尘土和骡马市大街上骚臭的牲口的粪便,在阳光下也充满温情的烟火气息。
丹柿小院——老舍
东城区丰富胡同19号
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黏合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多少风景名胜,从雨后什刹海的蜻蜓一直到我梦里的玉泉山的塔影,都积凑到一块,每一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这只有说不出而已。
——老舍
每个城市都有独特的生活方式,对于北京这座文化城市,有人总结出一些“必须”要体验的生活元素,比如白天去南锣鼓巷逛胡同,晚上去后海酒吧街休闲,春天去玉渊潭看樱花,秋日去香山看红叶……还有一个不能错过的就是去北京人艺看话剧,最好是看老舍的《茶馆》。
没有一个作家可以像老舍这样代表北京,也没有哪位作家的作品可以像老舍的作品一样直接用“京味儿”来定义。他是开启“京味儿”文学的第一人,他的作品可以作为“京味儿”文学的范本。正如著名学者赵园在《北京:城与人》中说的,老舍属于北京,北京也属于老舍。
《北京:城与人》,作者:赵园,版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7月
从北京人艺出来,沿着王府井大街往南,走到灯市口西街时再往西,便能看见一条条逐渐远离王府井繁华的古朴的小胡同。其中有一条毫不起眼的丰盛胡同,靠近丰盛胡同口的第一所别致小巧的小院子就是老舍故居。老舍故居是一个不规则的四合院,一进正门是一个狭长的偏院,向右跨过一个木质的影壁,是故居的主体。院子里有一个大鱼缸,但没有像典型的老北京人家那样“天棚鱼缸石榴树”,而是有两棵老舍先生手植的柿子树。秋天时,黄澄澄的柿子一个个小灯笼般悬挂枝头。正因为这两棵柿子树,小院有着一个很美的名字——丹柿小院。
老舍是苦出身,出生时差点要了他四十多岁母亲的性命。老舍在自传体小说《正红旗下》中写道,“至今说不清母亲晕过去是因为生孩子还是因为受了煤气”。总之老舍的出生是很狼狈的,他出生时,当皇城护兵的父亲舒永寿正在当值,不在家中。若不是已经出嫁的大姐正好那天回娘家,把衰弱的新生儿揣在怀里,孩子恐怕早就死了。寡居家中的姑姑取笑老舍送灶日落地,说不定前世是个灶王爷身边贪吃的小童子,被罚下人间来的,因此认定这个小婴儿说不定以后会有所作为。但姑姑性格怪异刻薄,刁蛮难缠,有着鲜明的旗人“姑奶奶”的特征,对老舍一家并不好。老舍出生那一年是农历的狗年,又因为生在年末,所以姑姑给他取了一个绰号“小狗尾巴”。
《正红旗下·小型的复活》,作者:老舍,版本:译林出版社,2012年5月
老舍发自肺腑地热爱他的北京,他爱北京的四季,爱北京的氛围,爱北京的各种小吃,爱胡同里的各色人们。这种爱,已经渗透到他骨子里。对于广大北京底层百姓,老舍充满理解和怜悯。但老舍对北京的爱并没有蒙蔽他的理智,这座古老的城市里积淀了不少丑陋和恶习,有不少阴暗落后的地方。老舍笔下的北京不像林海音的《城南旧事》、林语堂的《京华烟云》中那样充满诗意,他并没有怀着憧憬依恋的心情,过滤掉北京一切不好的东西,而是直面北京的种种暗影,用批判的眼神去描写北京人的弱点和缺陷。
《离婚》中老李小知识分子的烦恼与他瞻前顾后、琐碎反复的性格不无关系。《四世同堂》中的祁瑞宣是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但是过于庸懦和优柔寡断。《老张的哲学》中,老张是活脱脱一个油滑卑劣的世俗混混。《四世同堂》更是毫不留情地批判了冠晓荷、大赤包、蓝东阳、胖菊子等汉奸的卑劣、无耻和泯灭人性。与老舍同时期的北京作家,同时也是老舍好友的梁实秋说:“老舍充满对穷人的同情,希望穷人的生活能够改善,但是他并不摆出所谓‘革命’的姿态。这是他的宽厚处,激烈刚肠,但是有他的分寸。他沉着,他不张牙舞爪。”
南城会馆——张恨水
西城区宣武门附近
住家,我实在爱北平。……下了第一场雪,二更以后,大半边月亮,像眼镜一样高悬碧空。风是没有起了,雪地也没有讨厌的灰尘,整个院落是清寒,空洞,干净,洁白。最好还是那大树的影子,淡淡的,轻轻的,在雪地上构成了各种图案画。屋子里,煤炉子里正生着火,满室生春,案上的菊花和秋海棠依然欣欣向荣。胡同里卖硬面饽饽的,卖半空儿多给的,刚刚呼唤过去,万籁无声。于是我熄了电灯,隔着大玻璃窗,观赏着院子里的雪和月,真够人玩味。住家,我实在爱北平!
——张恨水
1919年秋天,“五四”运动开始的那一年,二十四岁的张恨水从安徽潜山老家来到北京。到达北京的第一眼,他便深深地喜欢上了这座城市。
扑入眼帘的前门箭楼,雄伟端庄,气派恢宏,周围一排排低矮的平房,充满烟火气息。忽而,一辆骡车擦身而过,坐在车辕上的车把式清脆地甩着鞭梢,骡车发出有节奏的声音,悠然驰去。到达北京时已是黄昏,从前门火车站出来后,张恨水坐上了一辆挂着白纸灯笼的骡车,想必入夜北京城朦胧氤氲的雾霭让这个南方青年感到兴奋的同时,也有几分眩晕吧。
与很多家境贫寒的外地青年一样,张恨水一到北京就住进了安徽籍的怀宁会馆。当时怀宁会馆在菜市口附近的阎王庙街上,会馆对面就是一座阎王庙,这条街也因此得名。1965年以后,阎王庙街改名为迎新街,但即使知道了这个巨大的变更,我找起来依旧费力。在菜市口一带询问,每个人都是一脸疑惑:“没听说过迎新街啊,是不是都拆掉了?”的确,这一带正在经历拆迁,很多破旧的建筑都已经被推倒了。
张恨水并没有在怀宁会馆住太长时间,很快就搬家了,从怀宁会馆搬到了安徽潜山会馆。潜山会馆在宣武门的山西街,从怀宁会馆走不了几步就能到达,仍属于南城的会馆一带。现在的山西街是在周围的高楼大厦中保存着一小排低矮破旧的平房,一个不起眼的小门旁贴着“荀慧生故居”的牌子。潜山会馆是山西街七号,也是一个斑驳杂乱的小门,尽力往里面望了望,已成了逼仄狭窄的大杂院。
《金粉世家》剧照
张恨水从小受过严格的传统教育,是一个古典文学功底非常扎实的半旧式文人,生活中也保持着很多传统文人的习惯和格调。记者工作之余,他经常去前门一带品茶、听戏,去各个馆子吃饭、填词、作诗、读书。他的生活状态和精神旨趣也影响了他作品的风格。
文学上的成功给张恨水带来丰厚的稿费,他的生活也得到巨大改善。他早已不是初来北京时那个住在南城会馆的贫穷青年,先后在未英胡同、门框胡同和大方家胡同租住过房子,居住条件好了很多。在北京生活多年后,他也对这个城市充满了感情和发自肺腑的爱。他在《影树月成图》中满怀深情、如数家珍地描述他几处住址时,那份温情和惬意也让人动容:
北平是以人为的建筑,与悠久时间的习尚,成了一个令人留恋的都市。所以居北平越久的人,越不忍离开,更进一步言之,你所住久的那一所住宅,一条胡同,你非有更好的,或出于万不得已,你也不会离开。那为什么?就为着家里的一草一木,胡同里一家油盐杂货店,或一个按时走过门口的叫卖小贩,都和你的生活打成了一片。
老北京钟楼——李碧华
东城区钟楼湾胡同临字9号
之后我到过北京无数次,有时是游玩,有时做research、写小说、拍电影、开会、看表演……或度假。住三五七天,或生活颇长一段日子。我对北京相当熟悉,但它的内涵发掘不尽,故事层出不穷,仍然充满新鲜和喜悦。每回,我都喝上好几瓶酸奶。即使近年有不少新产品,如加入了茯苓、芦荟,也好喝,但它们不是“故人”。我们没有感情,无法勾起回忆。
——李碧华
与其他“京味作家”相比,李碧华并非土生土长的北京人,也没有可靠的资料证明她曾经在北京长期工作和生活,但她却创作了两部影响较大、知名度较高的描写老北京的作品《霸王别姬》和《生死桥》。这不免让人愈发对神秘的她充满了好奇。李碧华在一次访谈中被问到,为何一个土生土长的香港人能写出原汁原味的老北京作品,在写作中是如何把握对北京的印象的?李碧华回答说:“也许前生到过。”
李碧华经常写“鬼”,非常善于营造作品中阴森森的“鬼气”。《胭脂扣》中哀伤怨戾的女鬼如花死后五十年也要苦等自己昔日的情人,《紫禁城的女鬼》中被暴君杀害的多个女鬼数年来阴魂不散,在紫禁城的暗夜中飘荡。《生死桥》把故事开篇安排在充满宗教色彩的雍和宫,又把古老的“打鬼”仪式与带有末世色彩的老太监结合在一起,再加上充满邪魅气质的猫,营造了一种鬼气森森、阴沉压抑的氛围,读来让人浑身战栗。
《霸王别姬》剧照
《霸王别姬》也弥漫着一股阴森之气,北京城钟楼上一到日落时分就响起的“鞋鞋鞋”的钟声是小豆子内心最深重的恐惧。这次李碧华采撷的是老北京钟楼“铸钟娘娘”的传说。
相传很久之前,北京城的皇帝敛尽了城里的铜钱,强迫所有的铜匠为他铸一口最大的钟,但屡次尝试都不成功,北京城的铜匠都要被皇帝杀光了。有一个老铜匠,用尽了各种办法也毫无进展,觉得自己要被皇帝杀头了,便与女儿抱头痛哭。铜匠的女儿到铸钟厂的化铜炉前观看,看到铸钟的铜汁怎么调也不对,便纵身跳到了化铜炉中。人们赶紧拉住她,但情急中只抓住了她的一只鞋,她整个身子已经淹没在滚烫的铜汁中了。但奇怪的是,铜钟一下子便铸好了,这就是北京钟楼里的那口大钟。每天晚上钟楼上撞钟报更时,那“鞋鞋鞋”的声音便是铸钟娘娘来要她的鞋了。在小孩子的眼中,铸钟娘娘就是一个鬼魂,“鞋鞋鞋”的钟声也让胆小的他们毛骨悚然。《霸王别姬》中,童年小豆子对黑夜的恐惧、对未来的迷茫和对小石头的依恋,都糅合在那凄惨清冷的“鞋鞋鞋”的钟声中了。黄昏来临,钟声响起,古老的北京城笼罩在黑暗和恐怖的钟声里,让胆小的孩子浑身发抖,夜不能寐。
《霸王别姬》和《生死桥》都以民国时期的北京为背景,二十世纪二十至四十年代的北京,确实是一个尴尬的存在。国民政府南迁后,北京失去了国家首都的地位,改称“北平”。而随着上海的迅速发展,北京似乎连文化中心的优势都失去了,大批文化人南下谋生,十里洋场的上海成为耀眼的明珠。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北平沦陷,在日本人的统治下,北平更是成为一个死城。在李碧华笔下,这段时期的北平陈旧落后、藏污纳垢、鱼龙混杂,仿佛是一切罪恶的渊薮。昔日辉煌无限的紫禁城里早已没了高高在上的皇帝,北平也早已没了富贵典雅的达官贵族,有的只是人不人鬼不鬼的太监和他们豢养的阴险狡诈的猫。他们在阴暗的角落里干着见不得人的勾当,一切腐朽没落的渣滓都在一潭死水中泛起,在黑暗中泛着阴森森的光。
大院——王朔
西城区复兴门
我小时候住在复兴门外,那一大片地方干脆就叫“新北京”。印象里全国各省人都全了,甚至还有朝鲜人、越南人,唯独没有一家老北京。
我上中学时在西城三里河一带,班里整班的上海同学,说上海话吃酒酿圆子。我从小就清楚普通话不是北京话。第一次在东城上学听到满街人说北京话,有些词“胰子”“取灯”什么的完全听不懂。我想那不单是语言的差异,而是整个生活方式文化背景的不同。
……毛(主席)临死时讲过这样伤感的话(大意):我什么也没改变,只改变了北京附近的几个地区。我想着改变应指人的改变。我认为自己就是这些被改变或称被塑造的人中一分子。我笔下写的也是这一路人。
——王朔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大量政府机关、科教机构、军队等组织涌到首都北京。为了满足相关人员的生活居住,一个个大院建立起来。北京的大院可大致分为国家机关大院、高校科研机构大院、部队大院三种。每个大院都是一个具体而微的小社会,里面不仅有办公区,还有员工宿舍、食堂、商店、学校,甚至澡堂、电影院、体育馆等设施都应有尽有。大院不仅是一种政治产物,因为其存在的特殊性,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而用文学的形式将大院文化表现出来的代表人物,无疑就是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风靡一时的作家王朔。
北京西郊的复兴路一带,是部队大院的集中地。沿着这条狭长的路线,方圆十数里分布着二炮、国防部、军事博物馆、军事科学院等军队机构。这一区域也成为北京独具特色的地方,用王朔的话说,是“新北京”,是“大院文化割据地”。
相对于老舍等北京土生土长的市民阶层,大院中的人们一方面是这个城市的“外来者”,他们来自天南海北、祖国各地,孤悬于城市的一隅,在封闭而完备的大院里自成一体,与北京这座城市的传统、文化、日常习俗并无多少关系;另一方面,他们又属于新中国政权的一部分,与普通市民相比,具有“特权”色彩,在身份和社会地位上具有较大的优越感。
《阳光灿烂的日子》剧照。电影改编自王朔作品《动物凶猛》。
与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的广泛传播不无关系,《动物凶猛》是王朔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刘心武曾写过一篇评论王朔的文章——《“大院”里的孩子们》,文章中,刘心武把《动物凶猛》中王朔们的生活环境称为“第三世界”。在这个“第三世界”里,孩子们是被遗忘和放逐的。因为年龄较小,一定程度上远离动荡的社会风潮;又因为父母忙于生计,无暇多管他们,他们在生活中具有较大的自由。在大院里和大院外,他们自由自在、肆意张扬地经历着自己的青春,流露出关于成长、生命、人性的内容,超越了政治和社会。
在《动物凶猛》中,大院里的孩子们是一个优越感十足的小团体,仿佛整个世界都是属于他们的。外面的混乱被高高的围墙隔离了,他们像武林好汉一样啸聚一处,干着青春期“坏小子”们的行径,逃学、抽烟、“拍婆子”;因为生活在军队大院,他们能看到大院礼堂里的“内部影片”,能阅读到“内部书籍”,还能去大名鼎鼎的“老莫”(莫斯科餐厅)吃饭。因为身上的军人血统,他们骨子里又天生有一种对英雄的崇拜,做着雄壮宏大的英雄梦。王朔曾在文章中说过他们这些军队大院子弟的内心世界:
从小我最大的欲望是解放全人类,这不是瞎说。从小我被灌输的这一套东西,不次于人家被灌输那种人应该正常发展,以及性的那种教育。我一直觉得我对人类负有责任,这个责任将通过人民解放军完成。我们早晚要在某一时刻,同帝国主义进行一次总决战,这一仗要让红旗插遍全世界。
而当青春勃发的荷尔蒙无处发泄时,这些孩子便像打仗一样,跟其他孩子打上一场架。有一天,大院中的汪若海被附近东四六条胡同的几个孩子打伤了。大院里的孩子们义愤填膺,在“首领”高晋的带领下去给汪若海复仇。孩子们怒气冲冲、雄赳赳气昂昂地骑着“二八”自行车穿过仓南胡同,向东四六条杀过去。经过军区总医院的围墙时,他们还捡起了路边的几块板砖做武器。而当“我”狠狠地朝东四六条孩子的头砸下板砖时,是那么畅快、解气,那么具有战争英雄的色彩。“我”似乎就在板砖拍下去的那一刻,体会到了成长残酷而又绚烂的感觉。
《北京文学地图》,作者:王苗,版本: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9年1月
作者:王苗 整理:吕婉婷
编辑:徐悦东 校对:薛京宁
2018-06-21 16:42 | 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 | 胡扬辉
6月21日一大早,东阳市气瓶检验站在黉门广场举行了党员义务活动日系列活动,现场为市民免费维修燃气灶、开展燃气安全宣传、测血压等惠民服务。
据介绍,这项党员义务活动,东阳市气瓶检验站已经坚持了10多年。根据多年经验及顺应市民要求,现场还提供液化气、皮管、减压阀惠民供应。值得一提的是,有些附近的市民不会更换老化的皮管,现场工作人员上门服务,为市民更换皮管。
维修师傅服务态度很好,快速的解决了问题,维修速度很快很专业
不知道是因为什么原因,师傅上门来给我检查了,告诉我了是什么原因,什么问题,然后我就让他修了,修理的很好,价格收费什么的也很合理
师傅服务态度很好,按约定好的时间很准时到了,维修很专业,一会儿功夫就给修好了,现在终于可以正常运作了
师父上门维修特别快,很仔细很认真,工作态度端正,而且其他问题也能帮忙处理没有收其他费用很满意
预约了师傅马上来上门来了,费用还是可以接受的,师傅态度做事不错
有专业的技术的人员,都拥有专业的培训,服务质量好,态度满意,价格合理
收费合理,师傅上门准时。态度挺好
找了师傅上门,检查后说是线路故障了,换了一下,半个小时就修好了,很专业
下单后师傅很快就联系我了,跟师傅电话聊好价格就上门了,换了显示面板、目前没有再继续乱响。
已修好,师傅服务周到,态度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