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时间:2024-08-13 18:20:25•浏览次数:171
北京建成首个大气环境监测大模型
推送线索超万条,环境治理模式从“大水漫灌”转向“精准滴灌”
近年来,北京空气质量大幅改善,PM2.5 浓度连续三年稳定达标。曾经的期盼蓝天,如今常见蓝天,市民的蓝天获得感显著提升。科技赋能功不可没。
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市生态环境局获悉,北京创新实施覆盖“监管-监测-监察”的“三监”联动机制,并全国首创大气环境监测大模型——“三监”大模型,支撑新阶段科学、精准、依法治理大气污染。
自启用以来,大模型已推送各类环境问题线索一万余条,实现了快速响应和有效调度,环境治理模式逐渐由“大水漫灌”转为“精准滴灌”。
“三监”联动提升执法精准度
今年上半年,北京细颗粒物 (PM2.5) 累计浓度为 34 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 8.1%。目前,北京大气污染治理已进入相对低浓度水平下的进一步改善阶段。面对更小的减排空间,如何继续改善空气质量,让公众享受更多蓝天白云?“三监”大模型应运而生。
什么是“三监”联动?据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环境处处长李翔介绍,北京市生态环境部门率先探索,在空气污染防治领域创新实施“监管部门统筹调度、监测部门智慧感知、监察执法部门精准执法”的联动机制。
具体而言,生态环境监管部门统筹调度,提出重点任务要求;生态环境监测部门依托“三监”大模型,智能分析线索问题;生态环境执法部门循迹精准监管。“这种机制实际上是在过去有效做法的基础上,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形成的新型 2.0 版协作作战、高效运转、科学智能的工作机制。”李翔说。
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总队副总队长谢志宽表示,与传统执法手段相比,“三监”联动的执法手段和精准度大幅提升。今年 6 月,生态环境部门通过“三监”大模型发现,某印刷企业在 14 日至 17 日每天晚上生产设施正常用电,但污染治理设施用电量显示为 0。大模型对比两个电表,自动捕捉到“假治污”,提示企业涉嫌闲置污染治理设施,生产废气未经处理直接排放。
收到线索后,执法人员赶到现场,调取了对应时间段内的生产视频,并向企业相关人员问询。在证据面前,该企业承认了违法事实。目前,生态环境部门已立案处理。谢志宽说,“以前主要靠人力和经验发现环境违法问题,现在借助科技感知手段,能提前预知企业可能存在的问题,执法队员也能更精准地开展执法检查。”
大模型接入 50 余类多源数据
维修师傅服务态度很好,快速的解决了问题,维修速度很快很专业
不知道是因为什么原因,师傅上门来给我检查了,告诉我了是什么原因,什么问题,然后我就让他修了,修理的很好,价格收费什么的也很合理
师傅服务态度很好,按约定好的时间很准时到了,维修很专业,一会儿功夫就给修好了,现在终于可以正常运作了
师父上门维修特别快,很仔细很认真,工作态度端正,而且其他问题也能帮忙处理没有收其他费用很满意
预约了师傅马上来上门来了,费用还是可以接受的,师傅态度做事不错
有专业的技术的人员,都拥有专业的培训,服务质量好,态度满意,价格合理
收费合理,师傅上门准时。态度挺好
找了师傅上门,检查后说是线路故障了,换了一下,半个小时就修好了,很专业
下单后师傅很快就联系我了,跟师傅电话聊好价格就上门了,换了显示面板、目前没有再继续乱响。
已修好,师傅服务周到,态度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