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时间:2024-09-28 07:46:27•浏览次数:161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新闻发言人、政策研究司司长卢爱红
9月24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新闻发言人、政策研究司司长卢爱红会上表示,新职业,是相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而言的,主要是指没有收录进大典里的新的职业序列。新职业具有两个基本内涵,一是社会经济运行中已经有一定规模的人员在从事这个职业,另一个是它具有相对独立成熟的专业和技能要求。
澎湃新闻从人社部了解到,我国在1999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这个大典是我国职业分类的重要载体,在劳动力需求预测规划、就业人口结构和趋势分析、职业教育和就业指导等方面发挥着基础性、导向性作用。目前,大典经过了两次修订。2022年最新颁布的大典,将我国现有的职业分为8个大类,收录1639个职业。
卢爱红指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新职业应运而生,随之不断涌现并发展起来,需要及时征集发布。及时征集发布新职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是有利于促进就业创业。对新职业信息进行征集、规范和发布,可以提升新职业的社会认同度,扩大劳动者的就业选择空间。
二是有利于促进人才培养和市场需求对接。发布新职业、开发新标准,可以为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教学设计和教材开发等提供依据和参照,提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用性。
三是有利于推动新业态健康发展。通过制定相关标准规范,引导新职业健康发展,从而推动新业态更加规范化、专业化。
卢爱红表示,将紧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积极挖掘、培育新的职业序列。重点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持续征集发布新职业。人社部已经建立新职业信息发布制度。今年,发布了生物工程技术人员、口腔卫生技师、工业互联网运维员、会展搭建师、文创产品策划运营师、智能制造系统运维员等19个新职业。“将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服务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和未来产业的布局建设,持续动态调整职业分类体系,每年征集发布一批新职业信息。”卢爱红说。
第二,加快新职业标准和培训基础资源开发。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依托龙头企业、行业组织和院校等开发新职业标准或评价规范。同时,加大新职业基本职业培训包和培训教材开发力度。
第三,大力促进新职业从业人员能力提升。坚持市场导向、就业导向,广泛开展新职业从业人员培养培训。组织新职业评价机构的征集遴选,有序开展用人单位自主评价和社会化评价。在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竞赛中,积极设置新职业的竞赛项目。
维修师傅服务态度很好,快速的解决了问题,维修速度很快很专业
不知道是因为什么原因,师傅上门来给我检查了,告诉我了是什么原因,什么问题,然后我就让他修了,修理的很好,价格收费什么的也很合理
师傅服务态度很好,按约定好的时间很准时到了,维修很专业,一会儿功夫就给修好了,现在终于可以正常运作了
师父上门维修特别快,很仔细很认真,工作态度端正,而且其他问题也能帮忙处理没有收其他费用很满意
预约了师傅马上来上门来了,费用还是可以接受的,师傅态度做事不错
有专业的技术的人员,都拥有专业的培训,服务质量好,态度满意,价格合理
收费合理,师傅上门准时。态度挺好
找了师傅上门,检查后说是线路故障了,换了一下,半个小时就修好了,很专业
下单后师傅很快就联系我了,跟师傅电话聊好价格就上门了,换了显示面板、目前没有再继续乱响。
已修好,师傅服务周到,态度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