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故障咨询电话点击右边热线,客服在线解答故障号码:400-889-3660
梵高智能锁故障怎么解决(梵高智能锁故障怎么解决视频)

梵高智能锁故障怎么解决(梵高智能锁故障怎么解决视频)

发布时间:2024-07-16 21:35:30•浏览次数:442

本文目录一览

1.拔草德国 Waage 梵高星空拉杆箱

拔草德国 Waage 梵高星空拉杆箱

看了张大妈waage梵高向日葵拉杆箱晒单,非常喜欢。

向日葵款很美,不过更喜欢梵高的星夜,但不在上海,也没发去梵高展览现场看实物,马上要出差,就决定到万能的淘宝拔草。

搜了waage 梵高,大概不到10个卖家在卖,找了销量最好的一家,尺寸纠结了下,最后还是选20寸登机箱,拿着方便。

发货很快,2天就到货了,从昨天开始出差,机场拍了几张照,到了酒店忍不住来张大妈这show下

先说外形,梵高原画,美啊,最喜欢的星夜放在箱子上一点违和感都没有,设计师很聪明的把品牌的LOGO放在箱子上方,保持了画面的完整性

再说内在的

1、材料:是PC,比一般的ABS硬箱软,但是抗压结实,不会出现碎箱的情况,一般价格也比ABS高些。箱子很轻,拉起来不费力

2、万象大八轮,拉起来美噪音,顺滑

3、内部收纳很满意,多出来一个长方形的拉链小口袋,可以做洗漱袋或者放贵重物品

4、梵高订制的织标,有点限定款的感觉了

5 、合金海关锁,很厚实,非常有安全感

6、合金拉杆很轻,拉出顺滑,暗金属色的表面处理很喜欢

总体来说,Waage这款梵高颜值和设计结合的挺好,梵高很美,用料,做工和功能设计也非常不错,并不是只考虑外观没有内在的箱子,拉出去装箱的概率也很小。

以前觉得日默瓦的铝合金箱子很酷,但是面临超重和不耐摔的问题,年纪大了还是要讲究实用性,还是买顺手好用的产品吧!

最后是大家喜闻乐见的真人秀,机场拍的,美吧?Taobao店老板说waage品牌会继续出其他梵高的画拉杆箱,品牌正在和美术馆谈合作,可以考虑来个24或者28寸的梵高杏花啦?谢谢捧场

2.「IT之家评测室」努比亚Z18评测:充满艺术范儿的全面屏旗舰

努比亚于9月5日正式发布了全新旗舰nubia Z18,带来了“无边水滴屏”及“ET进化技术”等“黑科技”,后者更是此次努比亚重点发力的地方,将在影像和交互方面给手机带来全新的体验,该机售价2799元起,下一轮开售时间是9月18日。带着对这些技术的好奇,一起看一下IT之家对努比亚Z18的体验评测。


一、外观设计

IT之家拿到的是极夜黑款,这次努比亚提出了全面屏3.0的概念,官方也将其称之为无边水滴屏,“无边”是指三面无边,“水滴”是指顶部水滴形状的非显示区域。点亮屏幕的那一刻,努比亚Z18正面的6英寸1080P屏幕就给人以很大的视觉冲击,屏占比高达91.8%,实际机身尺寸仅相当于5.2英寸,也是努比亚手机中屏占比最高的一款。


aRC4.0光学折射技术使得努比亚Z18的三面边框窄到了极限,带来了无边的视觉感受,同时还消除了无边框屏幕边缘的“彩虹纹”现象。


顶部的水滴形状非显示区域是进来非常流行的全面屏设计,努比亚Z18这块额头也集成了很多先进技术,包括仅有0.3mm宽度的定制听筒组件、定制的超小型前置摄像头、隐藏的距离感应器。值得一提的是,前置摄像头采用了努比亚标志性的小红圈装饰,跟后置双摄的红圈相呼应。


虽然官方称努比亚Z18采用了COF屏幕封装技术,使得其屏幕底部边框宽度缩减了9%的,但能够看到底部边框还是比较宽的,尤其是跟另外三面比起来。


努比亚Z18背面采用了3D四曲面玻璃,跟带有弧度的6系航空级铝合金中框完美衔接,握在手中非常舒服,没有任何割手感。另外背面还有一层抗指纹镀膜,大大减轻了玻璃材质容易沾染指纹的问题。


努比亚Z18横排双摄位于机身左上角,周围有一圈努比亚标志性的红圈包围,旁边是双色温闪光灯,该机指纹识别也放在了背面。


努比亚Z18还有一颗专用的小牛语音按键,长按可进行语音控制。旁边是双Nano-SIM卡槽,不支持扩展卡存储。

二、配置

作为一款旗舰机型,努比亚也没有在配置方面节省成本,在Z18中堆入了目前安卓阵营最顶级的硬件,包括高通骁龙845处理器,6GB/8GB LPDDR4X内存、64GB/128GB UFS2.1存储,2400万+1600万像素的AI双摄,3450mAh电池,努比亚在发布会上几乎是将这些配置一笔带过,反映了努比亚对配置的自信。

跑分测试:

IT之家对该机进行了惯例的跑分测试,测试成绩都属于骁龙845安卓旗舰的正常水平。


安兔兔测试:跨平台、跨API的3D基准测试软件,可精准反映设备GPU的图形性能。多个测试场景,可充分考察设备的OpenGL ES图形表现,并能进行电池续航测试。

努比亚Z18得分288647分,排在安卓阵营第四名。

Geekbench测试:跨平台的CPU性能测试工具,可精准反映设备CPU单核心、多核心性能。测试负载模拟现实生活应用设计,结果更有意义,还可衡量GPU显卡计算性能。

努比亚Z18单核得分,多核得分。

Androbench测试:AndroBench是一个基准测试应用,可以测量Android设备的4K随即存储·存储性能,包括内部或外部存储。

努比亚Z18连续读取速度为754MB/s,随机读取速度为149.8MB/s,随机写入速度为128.2MB/s,均属正常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IT之家拿到的是6GB内存的版本,相信8GB高配版将会有更好的测试成绩。

游戏测试:

IT之家选择了目前比较火的吃鸡手游《绝地求生:刺激战场》进行了测试,开启最高画面设置HDR高清+超高帧数(锁帧40)+抗锯齿开+阴影开+流畅自适应关,实测显示努比亚Z18能够满帧(40fps)运行游戏,即使在复杂场景也没有感受到明显的帧率波动,整体游戏十分流畅。


三、拍照

拍照一直是努比亚手机的强项,“拍星星”和专业相机模式也让努比亚在手机拍照界打响了名声。

这次努比亚Z18后置1600万像素+2400万像素摄像头,均为f/1.6大光圈,其中主摄像头采用来自索尼的IMX499传感器,尺寸为1/2.8英寸,拥有1.12um的单位像素尺寸,支持OIS光学防抖、PDAF相位对焦功能。

努比亚在发布会上详细介绍了Z18的“ET”——Evolution Tensor(进化张量技术),该技术带来的全新的NeoVision ET影像引擎为该机在拍照方面带来了AI相机、AI艺术滤镜等功能,下面IT之家通过实拍样张来分析其相机表现。

白天样张




在白天光照条件充足的情况下,努比亚Z18这颗1600万像素主摄的表现还是非常不错的,白平衡、曝光准确,颜色并不是为了讨喜而过分增加对比度,而是尽量还原真实的观感。


微距模式下的花朵,背景虚化的恰到好处,远处的光斑别有一番韵味,花朵的娇艳完全吸引住了人的眼球。


▲未开启HDR


▲开启HDR

努比亚Z18支持HDR功能,但不支持自动开启,实测发现其对照片的提升作用也并不大。


▲未开启AI相机


▲开启AI相机

全新的NeoVision ET影像引擎为努比亚Z18带来了AI智能场景识别功能,能够识别500种以上的场景,会根据不同场景对成片效果进行饱和度、锐度、边缘增强、曝光补偿、局部明暗调整、智能降噪、智能HDR、白平衡调节等优化,例如在拍摄风景照片时会使得草地更绿、天空更蓝。

夜间样张



实际上对于目前的旗舰智能手机来说,在白天光照充足的条件下大家的表现都已经非常出色,差距非常小,而真正对智能手机构成挑战的是低光条件,或者说夜间场景,受制于传感器尺寸的问题,夜间手机拍照容易出现噪点多、亮度低等常见问题。


▲未使用ET超级夜景


▲使用ET超级夜景

通过样张可以发现,在夜间正常拍摄情况下(相机默认开启智能降噪),图片的纯净度、色彩还原还是挺高的,但亮度和清晰度略显不足。但NeoVision ET影像引擎为努比亚Z18带来了一个夜拍利器——ET超级夜景模式,开启后能够明显提升照片的亮度和清晰度,同时噪点控制也较为不错。

艺术相机



除了努比亚此前常见的多重曝光、光绘,电子光圈、星轨、慢门、运动轨迹等,此次NeoVision ET影像引擎还为努比亚Z18带来一个非常具有特色的艺术相机功能,该功能能够为照片添加多种艺术滤镜,让普通照片瞬间变为高大上的艺术画作,提供的艺术滤镜有梵高、烈焰、手感、水彩、浓郁、表现、海浪共7种,其效果让人非常惊喜,感觉真的像出自艺术大师的手笔。


▲原图


▲添加表现滤镜后


▲烈焰滤镜


▲梵高滤镜

四、系统体验

努比亚Z18是首发搭载了Nubia UI 6.0系统,基于Android8.1开发,主要特色是轻量化、年轻化,该系统的一大亮点是搭载了ET技术,官方称手机能够不断地根据我们日常使用习惯进行自我进化,实时动态调整,按需分配性能与功耗,做到手机长时间使用依旧流畅如初,虽然这方面需要经过长期使用才能做出评判,但毕竟是目前顶级的旗舰配置,系统流畅度方面短时间内是不用担心的。


由于努比亚Z18采用了全面屏,因此系统也加入了手势操作功能,从底部中间上滑是回到Home,底部右侧上滑是返回,底部左侧上滑则是呼出操作中心。


现在分享几个IT之家认为努比亚手机比较好用的一些系统特色功能,首先是边缘手势功能,这个功能相信大家并不陌生,也是努比亚的招牌功能之一,该功能可实现滑动屏幕边缘切换应用、双手滑动屏幕两侧边缘调整亮度等,IT之家在日常使用中发现后者的使用频率较高,还是非常方便的。


另外,IT之家认为努比亚的分屏功能也比较好用,该功能相当于把系统界面复制成两个,两个界面独立互不影响,分屏功能的启动也很简单高效,应用的兼容性也很高,同时还能调整应用的显示比例。




▲分屏功能

ET技术的加入为Nubia UI 6.0系统带来了众多的AI功能,如AI小牛语音2.0、AI智能服务卡片、AI人脸解锁等等。


此次努比亚Z18中加入了AI小牛语音2.0专用的物理按键,按下后即可发送语音指令,可见努比亚对该AI语音助手的重视之高。小牛语音2.0支持更多的智能场景,同时识别率也更高。另外一个特色功能是语音转文字,你可以直接按住专用按键说话,然后通过下方的发送微信直接将语音转文字并发送给微信好友,在微信界面中也可以使按下小牛语音按键直接将语音转换为文字发送。


位于负一屏的AI智能服务卡片也能大大方便用户的日常生活,其中包含全局搜索,应用建议,日程提醒,热点资讯,生活服务,相机家族,智能出行七种功能服务,系统会将使用频率高的功能放在重要的位置上;手机还能智能识别短信中的机票,火车票,电影票,形成卡片在负一屏上;另外当你到达商场时,会自动显示商场的地图,商店导览服务,当到达机场时,会自动显示机场地图、柜台分布、在线值机服务。

五、续航

努比亚Z18配备3450mAh大容量锂离子聚合物电池,NeoPower省电技术加持,并支持NeoCharge闪充技术,最高可以实现9V2A的充电功率。

实测手机观看中等亮度和音量条件下观看在线1080P视频,半小时耗电7%,吃鸡手游半小时耗电14%。在正常使用情景下,坚持一天不成问题,但夜间就需要充电了。

提到充电,该机充电功率最大支持18W,实测从0到100%充满需要114分钟,属于正常水平。

六、总结

总的来看,努比亚Z18是一款整体非常出色的旗舰机,无边水滴屏的设计让其在一众全面屏手机中脱颖而出,;骁龙845芯片、最大8G运行内存和64G/128G机身存储、3450mAh电池保证了手机在基础的用户体验上有着出色的表现;ET智能引擎的加入让手机在拍照、语音助手方面有了十足的进步,拍照可玩性进一步提升,语音助手实用性也大大增强。从这些方面也可以看出,努比亚并没有满足于简单的堆料,而是在此基础上添加了众多创新功能,让手机有了许多生气,也是努比亚对“探索·无界”理念的付诸实现吧。

3.强迫症的痛苦你真的懂吗?看完再评论

作者:杨洋,编辑:徐卓,本文首发于丁香医生网站(dxy.com)

这是丁香医生新开的专栏「偶尔治愈」(微信公众号:to-cure-sometimes),我们希望记录这个时代人和疾病、衰老、死亡相抗争的故事,虽然医学是偶尔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但在被这三个终极敌人战胜之前,我们仍然可以选择和它相处的方式。

为什么社交媒体上、朋友圈里有那么多「强迫症」?真正的强迫症有多痛苦?一种疾病的严肃性何以被消解?当强迫症与处女座划上了等号,大众与社交媒体合谋了一场将强迫症娱乐化、浪漫化的盛大狂欢。

1.人人都爱强迫症

「关于強迫症,我忽然想要说个只有业界的人看得懂的笑话:我有纠正別人滥用强迫症的强迫症,」台湾人陈俊达是马来亚大学医学院的精神科住院医师。在他说的这个笑话里,第二个「强迫症」就是对这种疾病的滥用。

社交媒体上充斥着这样的内容:《十张图测你是几级强迫症》、《强迫症看了想摔手机系列》、《强迫症看了想打人系列》、《我们和某某聊了聊,发现个个都是强迫症+细节控》、《这支性冷淡广告,治好了我的强迫症》……

戏谑调侃强迫症更是一股潮流,「逼死强迫症」成了一个热门的时髦话题:

在社交媒体的语境里,「九宫格强迫症患者」会被 8 张图「逼疯」;《强迫症看了想摔手机系列》、《强迫症看了想打人系列》之后,海量的「强迫症头像」来袭,好友头像右上角的「未读消息提示」小红点,几天内便在朋友圈泛滥。

在新浪微博上搜索「强迫症」,关联出的前三位为:强迫症患者的福音、强迫症看了想打人、强迫症看了想打人视频。

而位于首位的「强迫症患者的福音」的序列下,前十条微博包括:治愈系视频、晚睡强迫症、懒癌、洁癖等内容,无一条与强迫症这种疾病有关。

处女座是强迫症的同义词,用百度搜索「强迫症+处女座」有约 243万个相关结果,这与「强迫症+精神类疾病」的搜索结果大致相当。

艺术家也爱强迫症,互联网上颇有知名度的「整理艺术」是住在瑞士的艺术家乌瑟斯·威利的摄影作品。

他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分拆成不同元素,再按颜色大小排列出来。字母汤不仅将汤的原料分类,还从 A-Z 排列妥当。他甚至对世界名画下手,将那些场景中的物品排列整齐,这其中包括梵高的绘画作品《在阿尔勒的卧室》。

国内搜索引擎上,这位瑞士摄影家的介绍出奇地一致:「瑞士摄影家乌瑟斯·威利就是一名整理强迫症患者,不过他并不为此苦恼,反而将整理升华成艺术。」不以疾病为苦,反而升华为艺术,这种精神实在感人,只是「整理强迫症患者」的身份在这种句式中变得轻松又可疑。

广告商也没有放过「强迫症」这个噱头。《收纳之王,这款包救活了无数强迫症》这样的标题党,将「强迫整理」行为与商品收纳的性能联系在一起。

对许多人来说,「强迫症」已经成为「干净的」或「有规则的」同义词。「强迫症」被认为是「好的」,而不是一种毁灭性的疾病,它被剥夺了疾病的实际情况。

在《大西洋月刊》的报道《强迫症不是一种怪癖》中,提到了媒体中对 强迫症的滥用。文化心理学家、乔治城大学教授 Yulia Chentsova-Dutton 接受采访说:「当人们对强迫症这个医学术语有了一种常见用法,它创造了我们所谓的文化脚本。」

对强迫症一直以来的片面解读,使公众对强迫症产生了认知偏差,这不仅仅发生在社交网络上。作为精神科医生的母亲,陈俊达的妈妈看完电视新闻就会说,我也有强迫症啊。

「实际上她只是看到媒体说强迫症会反复确认门有没有锁好,」陈俊达说。

国际强迫症基金会执行董事 Jeff Szymanski 认为,当人们混淆了一种致命的心理障碍和个性偏好时,就会失去这种障碍的严重性。

2.毁灭性的疾病

马克是一名强迫症患者,外出时他总会不由自主地去数人行道上的地砖,每当他走到第十步时,马克便会陷入万劫不复的恐怖臆想之中。

《强迫症患者的血腥臆想》是第 65 届威尼斯电影节最佳短片,这部只有 7 分钟的法国短片原名《DIX》,法语译为:「十」。马克走到第十步,整个世界就变成了巨大的绞肉机,地砖的棱角变成冰冷的刀锋,只要他踩到边线,地砖就会无情地将他切割成片。这些血腥的臆想令马克痛苦不堪,他向心理医生求助,鼓起勇气以被分尸的代价克服对“第十步”的恐惧。然而第十一步开始,又是一个新的恐惧思绪产生了,永无止境.......

「社交媒体上说的大部分现象是一种强迫性格或者强迫症状的倾向。他们把一些带有强迫症状倾向的问题解决了,就不再想了,甚至感到愉悦,但是强迫症患者遇到同样焦虑的问题,会陷入纠结和痛苦不堪,还会重复再犯同样的错误,这就是疾病。」

闫俊是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综合一科主任,强迫症的诊断和治疗领域的临床专家。她向我们介绍了什么才是「临床意义上」的强迫症。

作为一种精神类疾病,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OCD),又叫强迫性神经症,强迫障碍。它是一种以反复持久出现的强迫观念或者强迫行为为基本特征的神经症性障碍。

「患者明知这些观念及动作没有现实意义,没有必要,是多余的;患者有强烈的摆脱欲望,但却无法控制,因而感到十分苦恼。」

闫俊说,“比如他会想这个为什么叫键盘,为什么这个叫鼠标,为什么1+1=2,太阳为什么从东边升,一些常识会在脑子里纠结思考为什么,这叫强迫性穷思竭虑,是强迫性思维的一种。」

对于强迫性行为,闫俊举例,「比如,强迫性的记数,就是干什么事情,脑子里都在一遍一遍的数数。数到特定的一个数字才舒服,不对倒过来再数,路过一些门、窗,就会无意识的数那些格子,数到他很吉利的数字为止。数完以后当时会觉得舒服,但过后又因为浪费了大量的时间陷入新的痛苦。数的时候也会不断地纠结和难受,导致最后确认不了,所以会一层一层的痛苦袭来。」

当强迫观念或强迫行为会耗费大量时间(如每天超过 1 小时),引起有临床意义的痛苦或社会、职业、或其他重要领域的功能损害时,它才真正成为一种疾病。

闫俊有一名患者是个会计师,因为工作原因,需要管理支票等很多重要票据。下班后,他因为担心票据丢失或者失误,把它们夹带回家。每天他要花很长的时间重新把票据整理一遍。这导致工作根本完成不了,最终被要求回家休整。

「症状很多人都可能有,但从症状达到疾病,有程度判定的标准、引起痛苦的标准,以及对社会功能造成了多大损害的标准。成为疾病一定是三个标准都超过了正常人的范围。」

较之生理疾病,精神类疾病容易处于被误解,被忽视的状态。人们对强迫症的关注一直放在反复洗手、排列整齐这些不算严重的强迫行为上,忽视了诸如强迫思维和焦虑障碍,以及可能带来的自杀危机。

「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强迫症被认为是一种少见病,一直没有引起临床医生的关注。强迫症终生患病率大约在 2.6%。不得不承认这个数据如果在近年再度进行调查,存在着更高的可能性。」闫俊说。

「一般认为强迫症是一种慢性疾病,常有中度及重度社会功能障碍,及时诊治和使用心理、药物治疗可使本病预后改善。但是由于强迫症本身的一些特点,通常患者就诊年龄平均超过发病年龄 10 年,导致病程迁延,所以强迫症是神经症中相对比较严重、比较难治的精神障碍之一,」闫俊介绍。

据美国全国共患疾病调查(national comorbidity survey,NCS)结果表明,强迫症是仅次于抑郁症、酒精依赖和恐惧症的第四大常见病。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第十位致残性疾病。

超过30%的强迫症患者一生伴随着这个障碍。有接近一半的强迫症患者有过自杀的念头;有 1/4 的强迫症患者曾经试过自杀。

发表在《Nature》子刊《Molecular Psychiatry》上的文章《强迫症与自杀》详细地介绍了强迫症人群中的自杀事件:强迫症患者自杀或试图自杀的风险更大,调查人群中 1.48% 的人已经自杀过世,另有 11.68% 的人曾经试图自杀。

在大卫·亚当所著《无法停止的人:强迫症及一个迷失在思绪中的真实人生故事》中,埃塞俄比亚女孩碧拉吃掉了家里一整面墙。她不想吃,又控制不住自己要去吃,将土墙上的泥抠下来吃掉,是她唯一的解脱方法。这件事持续了十多年,17 岁时,碧拉吃掉的墙面达到了 8 平方米,她的胃部严重受损,喉咙破裂,并感染了寄生虫。

大卫曾是英国《卫报》科学与医学记者,现为世界顶级科学杂志《自然》编辑。他的书里包含了大量的科学分析和案例:

巴西男人马库斯总觉得自己眼睛的形状不对劲。为了压制这种想法,他用手指不断去触按眼睛,最终把自己戳瞎了。

数学家库尔特·哥德尔,因强迫症被饿死:惧怕食物中毒,哥德尔从不碰妻子没有试吃过的食物,妻子病重后,他在医院绝食而死。

安徒生不再以童话大王的形象出现,而是一名强迫症患者。他的强迫症状是担心睡觉时会被人活埋。每晚睡前,他都要在床头留一张纸条,写明:他是在睡觉,而不是一具死尸。

3. 这个世上,不会有真正的感同身受

强迫症越来越多的出现在日常语境中,因为滥用而失去了疾病本身的严肃性。

《强迫症就是这样的:社交媒体对疾病的轻视会影响用户的观念和印象形成》一文中提到,广泛使用强迫症标签,表明社交媒体用户经常轻视这种疾病。

研究表明,社交媒体和公众对“强迫症”的误解和滥用让这种疾病遭受了三种不同维度的轻视:症状或原因的过度简化,对疾病严重性的怀疑,以及通过幽默,嘲弄或轻率来描述病症。

比起直观的物理病症,强迫症这样的精神疾病,更难被理解、触摸和观察。强调看得到的「强迫行为」,使强迫症的病因、病症和治疗方式等方面被忽视,也使社交媒体对这个疾病的理解愈发的简单和片面。

社交媒体上,很多关于强迫症的描述,都是段子和笑话。自嘲为强迫症的人,有时意味着他们对强迫症患者的优越感,在有意或无意间伤害了真正有强迫症的人。

「强迫症于我,就像伏地魔之于哈利波特。」经过 8 年折磨,初中便患上强迫症的连冬冬幸运地摆脱了强迫症,但现今依然心有余悸。

知乎上,有人提问:「强迫症的痛苦如何来形容?」连冬冬举了十几个例子:

  • 你能理解一个人高考时在答题卡上检查准考证号和名字等信息就花掉一个多小时,导致试题无法完成,最后高考失败,最后还要承受一系列社会的歧视吗?

  • 你能理解一个人站在高处脑中有个声音喊跳下去吧。如果真的跳下去了倒还可以一了百了,但另一种理性的声音在高呼,不能跳。这种很想跳又不能跳让人无所适从。

  • 你能理解一个人会过分关注自己的呼吸,连呼吸都觉得很别扭的时候,还有精力做其他事情吗?

  • 你能理解一个人会不由自主地斜视,还配谈什么礼貌仪表?

  • 你能想象一个人洗手会洗出血而无法停止吗?

  • 你能理解锁一个门必须反反复复检查,即使离开家门几公里远了也有赶回去再检查一遍的冲动吗?

  • 你能理解一个人走在路上突然怀疑自己没穿衣服是什么感受吗?想想吧,一遍又一遍低头检查自己有没有忘穿衣服这有多么滑稽。

  • 你能理解新的一周开始时,仅仅比预想的晚起床一分钟,就觉得这一星期全完了的荒唐想法吗?

  • 你知道每天掩饰自己种种异常行为有多累吗?

  • 你能理解一个人为了对抗以上种种在没人处狂扇自己的疯狂吗?

从初中开始,连冬冬每天都陷入一种焦虑。他总是怀疑自己没有穿好衣服,并要反复的低头察看。最开始,他以为自己中了邪,直到他从报纸的中缝见到豆腐块大小的强迫症介绍。作为一个少年,他没有途径获得更多关于强迫症的知识,只能每天与强迫症殊死抗争。他也曾站在楼顶,头脑中两个声音左右互搏:跳还是不能跳?

随着病情发展,连冬冬的强迫症开始泛化,高考时,他因为反复的检查答题卡上的准考证号和名字,最终理综卷子没有答完。强迫症让这个尖子生彻底与知名高校失之交臂。

病情最严重的时候,他每天都要跑到村里的坟地枯坐,想问问那些死去的人,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强迫症让他觉得与世隔绝。「真正孤独的时候,一个人坐在院子里盯着一只猫默默流泪,一个人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像鬼一样穿过一条条四下无人的街,感觉自己根本就不应该来这个世界,看路灯觉得路灯孤独,看一棵树觉得树也孤独,看一块在角落里躺着的砖头都觉得它很孤独。」

大学后,他开始大量阅读关于强迫症的书籍,查找英文文献,看不懂,就用在线翻译软件一句句啃下来。十年,无人知晓他患有强迫症。看好连冬冬的老师不理解他为什么只考取了一个专科学校,父母不理解儿子为什么总是工作消极,求职时,他更是要隐瞒自己的病情。

尽管社交媒体上人人都爱强迫症,没有哪个老板会雇佣一个真正的强迫症 。

「有些秘密原本就想着带进坟墓就好了,一辈子完结的时候,就当一切没发生过。可是每当看见什么强迫症头像之类的所谓的强迫症,真心感受到这世界上,永远都不会有真正的感同身受。」

4.为什么是强迫症

除了强迫症之外的精神类疾病很少被这样轻率的描述,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是强迫症在社交媒体中成为被浅薄化和浪漫化的对象?

《强迫症不是一种怪癖》中分析:当人们第一次接触这个术语时,也许只是专注于表面化的共性。强迫部分和障碍部分失去了意义,任何痴迷或反常的东西都当成了强迫症。

精神科住院医师陈俊达说,「我被上司骂了心里觉得很blue完全吃不下饭,这叫抑郁症吗?我只是喜欢在夹文件的时候把角角对齐,不需要说我有强迫症吧。」

「下一次你看到人说:我是处女座,我喜欢把东西依据大小排列,我有强迫症,你就可以在心里吐槽说,你只是比较整齐/无聊/空闲)吧。因为这只是他们无聊找些漂亮、时髦又能减轻负罪感的借口和自我标榜的标签而已,」 陈俊达如此评价社交网络上被浪漫化的强迫症。

与媒体或社交媒体在描述一些精神类疾病的患者时的刻板印象相反,强迫症在社交媒体上的形象中有双重性,既可以是社交话题中的被戏谑的对象,又可以拿来作为自我标榜的社交标签。

强迫症患者往往严肃、认真、一本正经去执行强制行为,而这些行为本身,又往往是很无聊琐碎的——比如出门之前,认真开关房间里的壁灯 10 次以上。

根据「不一致会导致幽默」的理论,那些看似琐碎无聊的强制行为,却往往被受到强迫症困扰的人用近乎神圣的仪式感,和不执行就会死的强烈愿望来执行。「这种庄严和肤浅的冲突,恰恰促成了社会对强迫症的浅薄化的喜剧描绘」,Cefalu 在《强迫症为什么这么有趣?》一文中解释说。

《强迫症为什么这么有趣?》还指出:事实上,媒体缺乏向受众证明强迫症是一种焦虑障碍的描述,而是侧重于用重复的行为从观众那里产生轻松的笑声,得到更多的回应。

随着社交网站的出现,人们倾向于以简单直接的方式在网上展示自己,在线交流比面对面沟通中建立理想化的自我要容易得多。当我们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向他人快速而准确地介绍自己的时候,给自己贴标签就成了一种最为省时省力的行为。

在社交网络上为自己贴上强迫症的标签,更像在宣布:「我追求完美。」

他们想传达的不是疾病的讯息,而是他希望给外界留下的的特质。当有人在社交媒体上说我有强迫症,他的潜台词是:我是个爱干净、讲秩序,追求生活品质的人。

在这个双重作用下,强迫症早就脱离原先的严肃叙事,成为了人们理想的「喜剧包袱」和「谈资」。

4.听说站在他的画前会莫名流泪,那去他的森林逛逛怎么样?

有一位艺术家没有人会不爱他,很多人说,站在他的画前,会莫名其妙地流泪。这个人就是梵高。如果你是梵高的粉丝,就一定要去荷兰体验梵高之旅,如果你不是梵高的粉丝,当你走进梵高森林,走进梵高的故乡还有博物馆,你就会深深地爱上他。

所以,如果去荷兰,一定要给自己留出三天的时间,跟随梵高的足迹,去感受那些历史、传奇、自然还有艺术。

一边是艺术,一边是骑行和自然

梵高国家森林公园

梵高国家森林公园是荷兰最大的国家自然保护区和欧洲最大的雕塑公园。之所以被称为是梵高森林,主要是因为赏识梵高的著名伯乐库勒慕勒夫人。这位狂热的艺术收藏家曾经在梵高谢世25年后一次性购买了35幅梵高作品,所以这里有了收藏梵高作品仅次于梵高美术馆的库勒慕勒美术馆,所以这里也被称为梵高森林。

这里实在也是骑行的绝好之地,园区内能看到很多的当地骑行者,他们在树林中飞车,穿过蓝天和阳光,冲进小坡和盛开的野花丛。公园里的自行车道有43公里长,路上配有清楚的骑行线路标识。公园里大概有1700辆自行车,都是纯白色,在翠绿的森林间显得格外好看。自行车高矮不一,无论大人或孩童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身高的自行车。而且所有的白色自行车都不设锁,供游客免费取用。

这里的278幅作品值得你逛一天

库勒慕勒美术馆

作为梵高迷,一定要把一整个下午都献给库勒慕勒美术馆。这里珍藏着梵高的278幅绘画作品,包括87幅油画、191幅素描和他平时练习的手稿等。其中的必看作品当数《夜幕下的咖啡座》《阿尔的吊桥》《夕阳下的播种者》《丰收》《吃土豆的人》以及《自画像》等。这里和梵高美术馆不同,少去了门前长龙般的参观队伍,并且允许拍照,你甚至可以随意与大师的名作合影。

离开前,别忘了到库勒慕勒美术馆商店逛逛,这里售卖梵高系列的收纳包、围巾、耳环,还有其它艺术类书籍、DVD、海报、明信片、时装、珠宝、设计家具、儿童游戏和限量产品等。

梵高最钟爱的美术馆

梅斯达格全景观美术馆

想知道梵高一生到底最钟爱哪一个美术馆吗?那一定是仅为一件藏品而建的博物馆——梅斯达格全景观美术馆。梵高曾这样描述它,“梅斯达格全景画是我一生中最美丽的回忆。它仅有一点儿小瑕疵就是它的完美无缺。”

图:全景观博物馆。

梅斯达格全景观美术馆里收藏的全景画是荷兰画家H.W.梅斯达格、他的妻子和海牙学派的其他画家共同描绘的19世纪80年代北海边上的渔村席凡宁根。这幅圆形油画周长120米,高14米,是世界上现存最精致、最大,也是最古老的一幅全景图。由于展厅顶部有自然光线透过,使整幅画在不同时间、不同角度审视,根据光线变化产生奇妙的效果,更为逼真。

童年与故乡

北布拉班特省

梵高出生在布拉班特,他的绘画之路亦从这里开始。想要了解更多关于梵高的故事,自然要来到他童年时的故乡。一早,前往梵高出生的小镇宗德尔特,在文森特·梵高馆你将走近梵高出生和成长的地方。这座梵高馆并不是一个古典艺术博物馆,它是一处让艺术爱好者和游客们尽情体验的动感世界,既展现了梵高的生活,又呈现了他的艺术历程。在馆内常设展览“大师的故乡”,宛如置身于当年梵高的起居室内。你还能够“结识”他的弟弟提奥、他的父母以及画商森特叔叔。在“未来艺术”中,你能够看到梵高的画作,他的后辈们将讲述自己是如何获得梵高的灵感启迪。

堤尔堡也是绝不能错过的地方,因为这里正是梵高开始走上绘画之路的起点。梵高在13岁时搬到堤尔堡,成为国立中学的学生,这所学校也是威廉二世以前的宫殿。从文森特画室内,你将看到历史与最新技术的完美融合,年轻的梵高曾在这里上学。

位于斯海尔托亨博斯的北布拉班特博物馆是梵高故乡最重要的博物馆。它不仅囊括了布拉班特最全面的艺术和历史,而且还是布拉班特唯一能看到梵高画作的地方,其收藏了梵高大量的绘画作品,从而了解这位伟大的艺术家最初的故事。博物馆内共汇集梵高画作11幅,包括一幅梵高早期的自画像。

吃土豆的人

纽南

梵高的名作遍布世界各地,而它们的根源都牢牢扎在了纽南,大约1/4 的作品都诞生在纽南的那段时期。在这里,他完成了人生的第一部杰作《吃土豆的人》。

你可以通过参观21个展馆,去探索梵高的世界和他的画作。纽南就像一座户外博物馆,你能在梵高纽南时期画作中的真实自然风景和教堂中畅游,梵高名画的取景地在纽南都能找到。你可以进入他的画室,去聆听梵高信件上的摘抄语段,你也有机会一瞥梵高亲友们的私人物件。最后,在影院还可以看到巨作《吃土豆的人》以及电影《在黑暗中传递光亮》中的真实再现。

感受星夜

梵高小路

傍晚时分,去世界上首条夜光自行车道感受梵高星夜的闪烁。这条被称作梵高星夜小路的自行车道,灵感正是来源于梵高的名画《星夜》。整条线路贯穿了荷兰北布拉班特省,全长335公里,经过了梵高的出生地宗德尔特、第一堂真正意义上的绘画课的所在地堤尔堡、为他第一位模特画像的地点埃顿,还有《吃土豆的人》的创作地纽南。距离爱因霍芬不到10公里的路程。

除了纪念梵高,这条夜光自行车道也是一次对新型智能公路的尝试。和智能高速公路一样,这条星夜小路使用了一种发光材料,白天充电,晚上发光。

新京报记者 曲亭亦 编辑 王胜男 校对 卢茜

拨打服务热线后的评价
超帅先生2024-08-08

维修师傅服务态度很好,快速的解决了问题,维修速度很快很专业

猫~2024-08-08

不知道是因为什么原因,师傅上门来给我检查了,告诉我了是什么原因,什么问题,然后我就让他修了,修理的很好,价格收费什么的也很合理

Maio2024-08-04

师傅服务态度很好,按约定好的时间很准时到了,维修很专业,一会儿功夫就给修好了,现在终于可以正常运作了

唐伍君2024-07-30

师父上门维修特别快,很仔细很认真,工作态度端正,而且其他问题也能帮忙处理没有收其他费用很满意

碧水铃2024-07-30

预约了师傅马上来上门来了,费用还是可以接受的,师傅态度做事不错

硪的醉暧2024-07-28

有专业的技术的人员,都拥有专业的培训,服务质量好,态度满意,价格合理

发***火(匿名2024-07-10

收费合理,师傅上门准时。态度挺好

2024-07-01

找了师傅上门,检查后说是线路故障了,换了一下,半个小时就修好了,很专业

是阿雯吖2024-05-08

下单后师傅很快就联系我了,跟师傅电话聊好价格就上门了,换了显示面板、目前没有再继续乱响。

回忆童年2024-04-01

已修好,师傅服务周到,态度很好

查看更多评价 ∨
电话
预约报修
维修电话